赣深高铁开通两年多客流量相对武广、贵广、南广偏弱,主要有以下深层原因: 1.

大大小小不一 2025-09-19 13:20:31

赣深高铁开通两年多客流量相对武广、贵广、南广偏弱,主要有以下深层原因: 1. **沿线经济能级与人口密度差异显著:** * **武广高铁:** 连接武汉、长沙、广州三大核心省会/一线城市,途经湖北、湖南、广东经济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区域(江汉平原、长株潭、珠三角)。沿线城市经济体量大、人口基数高、商务和探亲需求极其旺盛,天然具备庞大的高频次出行基础。 * **贵广/南广高铁:** 虽然起点(贵阳、南宁)经济相对弱,但它们是西南地区通往珠三角的**核心务工大通道**。贵州、广西是劳务输出大省,珠三角是其最主要的就业目的地,高铁开通极大缩短了时空距离,成为数千万务工人员返乡、返岗的**刚性需求通道**,客流具有高度集中性和季节性爆发力。 * **赣深高铁:** 主要连接赣州、河源与深圳、东莞。赣州虽是江西最大地级市,但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和人口吸引力远逊于武汉、长沙。河源经济总量在广东靠后。赣南地区本身是人口输出地(外出务工多),对高端高铁的消费能力相对有限。深圳、东莞是强需求端,但中间段(尤其江西境内)缺乏同等量级的城市支撑高频次交互。 2. **替代交通方式竞争激烈(尤其普速铁路):** * 在赣深高铁开通前,京九铁路普速列车已运行多年,是连接江西(尤其是赣南)与珠三角的**传统生命线**。这些普速列车票价低廉(仅为高铁的1/3甚至更低),对于价格敏感型旅客(尤其是庞大的务工群体)吸引力巨大。高铁开通后,大量旅客**并未转移**,而是继续选择普速列车。 * 相比之下,武广高铁开通时,替代的普速线路(京广铁路)运能紧张且速度慢得多,高铁优势碾压。贵广、南广高铁穿行于复杂山区,原有铁路等级低、速度慢、耗时极长,高铁带来的时间节省是革命性的,对普速形成了快速替代。 3. **线路定位与长途贯通性不足:** * 武广高铁是**京广高铁**的南段核心组成部分,构成中国最繁忙的南北大动脉,承接大量跨省长途客流(如北京、郑州、西安等地往返广州、深圳、香港)。 * 赣深高铁作为**京港(台)通道**的一部分,其北段(昌赣高铁已通,但更北的昌九、合安九等路段能力或速度未完全匹配)和南端(深港连接)仍在优化建设中,**尚未完全发挥贯通南北大通道的作用**。当前主要服务赣南、粤东与深圳/东莞的区域性中短途客流,长途辐射力有限。 4. **区域经济联系强度差异:** * 珠三角与湖南、湖北(武广沿线)的**产业协作、人员往来、商务交流**历史悠久且极为紧密,形成了强大的“高铁经济带”。 * 珠三角与江西的联系,虽然地理邻近,但在产业链深度整合、高频次商务互动方面,相对弱于湘鄂地区。赣深高铁的商务客流基础相对薄弱。 5. **开通时间与市场培育期:** * 武广高铁(2009年开通)、贵广/南广高铁(2014年开通)运营时间更长,已充分培育了市场习惯和客流。赣深高铁(2021年底开通)仅两年多,且开通初期受疫情反复影响,客流培育被打断,恢复和增长需要更长时间。 **总结:** 赣深高铁客流相对落后的核心在于其沿线核心城市(赣州、河源)的经济体量、人口密度和与珠三角的互动强度,无法与武广沿线的武汉、长沙相比,也不具备贵广、南广作为西南务工“独木桥”的不可替代性。同时,低价普速铁路的强力分流和线路本身尚未完全融入国家高铁主干网(长途优势未显),也制约了其客流增长。随着时间推移和路网完善,其地位会逐步提升,但超越武广甚至贵广南广的客流规模,在可预见的未来仍面临结构性挑战。

0 阅读:873

评论列表

一念花开

一念花开

2
2025-09-19 17:38

长赣和武深一通你怕不够运量?

元元

元元

1
2025-09-19 19:13

主要是价格,价格太够贵

三百坊

三百坊

1
2025-09-19 22:05

很多原因,路线北上没完全连接,路线大绕,票价又贵,

大大小小不一

大大小小不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