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会员费交不齐,联合国要破产了? 当地时间9月16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写

御史流芳悠久 2025-09-19 11:02:56

中美会员费交不齐,联合国要破产了? 当地时间9月16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写了一封公开信,称由于经费紧张,联合国要削减15%的经费,约为5亿美元。受此影响,大概有2000多名联合国工作人员将面临裁员。原来,中美两国的会员费都没有交齐。   联合国的钱袋子从来都系在193个会员国的腰带上。按照现行规则,各国会费分摊比例每三年调整一次,核心依据是国民总收入、人口数量和支付能力这三大指标。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长期扛着22%的常规预算份额,相当于每年要掏7.62亿美元。   中国的分摊比例在2025年迎来重大调整,从之前的15.25%跃升至20%,成为全球第二大会费贡献国,年度应缴金额达到7.44亿美元。   这两组数字意味着,仅中美两国就撑起了联合国近一半的常规预算支出,他们的缴费情况直接决定着这个国际组织的运转底气。   但现实情况却让古特雷斯头疼不已。截至9月中旬,193个会员国里只有128个缴清了2025年会费,剩下的60多个国家里,中美俄三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赫然在列。   美国的欠费账单已经堆到了28亿美元,其中仅2025年常规预算摊款就拖欠15亿美元,再加上维和行动和法庭预算的欠款,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长。   更讽刺的是,根据《联合国宪章》第19条,拖欠会费超过两年的国家本该被暂停投票权,但凭借超强的国际影响力,美国多年来始终游离在这条规则之外。   中国的情况则呈现出不同的面貌。虽然没有在年初第一时间缴纳2025年会费,但中国几乎每年都会在年末之前结清款项,2024年的4.8亿美元会费就是在12月底完成划拨的。   这种延迟支付背后藏着更深层的考量,中国驻联合国代表曾明确指出,现行分摊制度正在陷入“越富有的国家付得越少,发展中的国家却付得越多”的怪圈。   从2013年到2025年,中国的会费比例从5.15%飙升至20%,短短十二年间增长近四倍,这种增速与发达国家形成鲜明对比,自然让不少人对制度公平性产生质疑。   俄罗斯的欠费原因则与中美截然不同,受国际局势和经济制裁影响,其缴费能力受到严重制约,但相比之下,美国的欠费行为更具主动性和政治性。   自特朗普政府以来,美国对联合国的态度发生180度转变,从被动拖欠变成主动断缴,理由听起来冠冕堂皇:联合国效率低下、开支浪费,还经常与美方政策唱反调。这种将会费作为政治筹码的做法,实质是想削弱联合国在全球事务中的影响力,为自身单边主义路线扫清障碍。   经费短缺的苦果正在各个角落蔓延。联合国计划把部分部门从瑞士日内瓦、美国纽约这些高成本城市搬到内罗毕等开支较低的地区,这种空间上的收缩背后是职能运转的全面受限。   古特雷斯在信中坦言,削减措施必定会冲击联合国的三大支柱——和平安全、人权保障和可持续发展项目,虽然秘书处承诺会优先保护最不发达国家的相关项目,但这种“保重点”的策略本身就意味着大量常规工作将被迫停摆。   维和行动首当其冲受到影响。作为全球最大的多边安全机制,联合国维和部队每年需要巨额资金维持运转,而美国在维和预算中的分摊比例长期超过25%。当这笔钱迟迟不到位,那些身处战乱地区的维和士兵可能面临装备短缺、补给不足的困境,而等待救援的平民则将失去最关键的安全屏障。   人权领域的监测报告、法律援助项目也将大幅缩减,在那些冲突频发的地区,弱者的声音可能就此沉寂。   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推进更是步履维艰。原本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的减贫、教育、环保等目标,本就需要联合国持续投入资源协调各国行动,如今预算砍掉15%,意味着大量扶贫项目、疾病防控计划和清洁能源合作将被迫搁置。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这不仅是失去资金支持,更是失去了追赶发达国家的重要机会窗口。   这场经费危机暴露的其实是联合国更深层的制度困境。会费分摊比例看似是数字游戏,实则是全球权力结构的缩影。美国以22%的会费份额享受着安理会否决权的绝对特权,却又通过拖欠会费逃避责任;中国等新兴经济体承担着越来越重的缴费义务,却在决策体系中缺乏相应的话语权。   古特雷斯在提出经费削减方案的同时,也再次呼吁改革安理会1945年形成的旧格局,因为这种脱节于现实的治理结构,正是经费危机反复出现的根源。   随着2025年进入尾声,联合国80周年的纪念钟声即将敲响,但这个老牌国际组织却在经费危机中步履蹒跚。古特雷斯的预算报告不仅是一份财务计划,更是一份求救信号,它在提醒所有会员国:当维系全球和平与发展的机构因为钱而难以为继时,没有哪个国家能真正独善其身。   美国的28亿美元欠款需要清偿,中国呼吁的制度改革需要推进,而193个会员国更需要重新思考:在这个动荡的时代,他们到底希望联合国成为什么样的国际公共产品?

0 阅读:1
御史流芳悠久

御史流芳悠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