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时代,供养一个人马俱甲的精锐重骑兵,需要十几个脱产农民。因为甲片坏了得找铁匠补,衬布磨破了要靠皮匠修,平时还得有仆人天天擦,防止生锈。 所以努尔哈赤靠13副盔甲起家,听着挺寒酸,可在当时,他是正儿八经的有钱主,因为普通小部落,拿不出这么多盔甲。 除仆役外,还得配驮马、挽马运物资、供扈从使用,长途奔袭时需多匹坐骑轮换。战马耗费更是极高,有“战马一月之食,度支田士一岁”的说法。 十字军东征时,不少骑士为凑齐盔甲、武器、坐骑而倾家荡产。 中国古代重骑兵叫“甲骑具装”,从晋朝开始兴起,到两宋成为巅峰。 公元988年,辽国大将耶律休哥,率八万精锐重甲骑兵南下,直逼北宋边境,意图突破唐河防线,威胁中原腹地。 此时北宋主帅李继隆驻守定州,麾下仅有一万兵力,实力悬殊之下,他将希望寄托于麾下3000“静塞铁骑”。 静塞铁骑是北宋专为对抗辽军重甲骑兵组建的精锐部队:士兵每人配备五匹战马,既能保障长途机动能力,又可在冲锋时轮换使用以保持马力。 士兵皆能开200斤硬弓,远战时可凭借强弓压制敌军,近战则身披重型札甲,手持马槊,兼具防护与冲击力。 耶律休哥抵达唐河后,依仗兵力优势,率先以重甲骑兵发起集团冲锋,试图撕开宋军防线。 李继隆没有被动防御,而是令步兵在阵前布设拒马、鹿角,阻挡辽军骑兵冲锋势头,同时将静塞铁骑部,署于步兵阵侧后方,待辽军锐气稍减时出击。 当辽军重甲骑兵连续冲击宋军步兵阵,因拒马阻碍难以突破、阵型稍有散乱之际,李继隆下令发起反击。 三千静塞铁骑分三路疾驰而出,战马奔腾间,士兵先以硬弓向辽军阵中射箭,密集箭雨重创辽军前排骑兵。 随后手持马槊冲入辽军阵中,凭借重甲防护,无视辽军短兵劈砍,马槊穿刺之下,辽军骑兵纷纷落马。 耶律休哥见前锋受挫,急调后续骑兵支援,试图包围静塞铁骑。 但静塞铁骑凭借多匹战马的机动性,灵活调整阵型,时而集中突破辽军薄弱环节,时而分散袭扰辽军侧翼,始终掌握战场主动权。 宋军步兵也趁机从正面推进,与静塞铁骑形成夹击之势。 激战至午后,辽军重甲骑兵因连续冲锋导致马力耗尽,且阵型被静塞铁骑切割得支离破碎,士气大跌。 耶律休哥见取胜无望,只得下令撤军,宋军乘胜追击,辽军伤亡惨重,唐河之战以北宋获胜告终。 唐河之战后,各国逐渐摸索出克制重骑兵的战术,如北宋大量配备神臂弓,其射程与穿透力可击穿重骑兵盔甲;同时完善步兵方阵与工事结合,让重骑兵冲锋优势难以发挥。 而且随着火器(如突火枪、火炮)发展,重骑兵的防护逐渐失去优势,最终被更灵活、成本更低的轻骑兵,与多兵种协同战术取代。
志愿军四任司令员,对整体战局影响最大的,是哪两位?“1951年4月13日,飞机
【10评论】【4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