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学通和以色列代表发生了激烈争吵 “你们的军队应该瞄准恐怖分子,而不是孩子和妇女,当你们朝孩子和妇女开枪时,就丧失了采取行动的正当理由”。 了解阎学通的人都知道,他作为清华大学国际关系领域的权威学者,向来以敢说真话、立场鲜明著称。这次在国际场合直接和以色列代表对峙,绝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基于对国际法和人道主义底线的坚守——哪怕是面对复杂的地区冲突,“不伤害平民”都是全球公认的红线,谁也不能以“反恐”为借口越过这条线。 要搞懂这场争吵的核心,得先看看当下巴以冲突的现状。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中,已经造成了大量平民伤亡,其中不乏妇女和儿童。联合国相关机构的数据显示,加沙地带的儿童伤亡率在冲突中居高不下,很多孩子要么失去生命,要么在轰炸中受伤、失去家人,连基本的生存环境都成了奢望。阎学通这句话,其实是戳中了冲突里最让人揪心的痛点:反恐的目的是保护生命,要是反过来让无辜平民沦为牺牲品,那行动本身的正当性就彻底站不住脚了。 再看看以色列代表的反驳逻辑,他们总强调“哈马斯藏在平民当中”,军事行动难免会有“附带伤害”。可这个理由真能站得住脚吗?国际法里明确规定,交战国在采取军事行动时,必须采取一切可行措施避免伤害平民,哪怕对方有武装人员混入平民区,也得优先考虑保护无辜者的安全,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实施无差别打击。阎学通的质问,本质上是在要求以色列遵守最基本的战争伦理——不能把平民当成“人盾”的牺牲品,更不能用集体惩罚的方式对待加沙民众。 有人可能会说,巴以冲突历史复杂,双方都有苦难,不该简单评判。可再复杂的历史恩怨,也不能成为伤害平民的借口。阎学通作为中国学者,一直主张用“共同安全”理念解决国际争端,他这次发声,不只是为加沙平民仗义执言,更是在提醒国际社会:要是放任“以反恐之名伤害平民”的行为,只会让仇恨越积越深,冲突永远没有结束的一天。想想看,加沙的孩子在恐惧中长大,他们对以色列的仇恨会变成未来冲突的种子;而以色列民众也会因为持续的冲突,时刻面临安全威胁,这样的循环对谁都没有好处。 更值得关注的是,阎学通的观点其实代表了国际社会不少理性声音。越来越多的国家、国际组织和学者都在呼吁以色列停火止战,保护平民,可以色列却在外部压力下依旧坚持军事行动。这次争吵背后,其实是两种理念的碰撞:一种是“为了安全可以牺牲平民”的危险逻辑,另一种是“安全必须建立在保护所有人生命”的底线思维。阎学通选择站在后一种立场上,既是学者的良知,也是对人类共同价值的守护。 说到底,巴以冲突要想真正解决,靠的不是炸弹和仇恨,而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话的诚意。要是连“不伤害妇女儿童”这个最基本的底线都守不住,再冠冕堂皇的“反恐”理由,也只会被贴上“人道主义灾难”的标签。阎学通和以色列代表的这场争吵,更像是一记警钟——提醒所有卷入冲突的各方,也提醒国际社会:别让无辜平民成为冲突的代价,否则再复杂的争端,也找不到真正的解决之路。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这就是美国纵容以色列后果? 很多人都想错了,都以为,以色列空袭卡塔尔结束了,
【15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