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对鲍威尔爆粗口,孙玉良:美总统欲将货币政策纳入政治博弈】本周的美联储会议

孙王良评 2025-09-18 10:28:27

【特朗普对鲍威尔爆粗口,孙玉良:美总统欲将货币政策纳入政治博弈】

本周的美联储会议,被描绘成一场不确定性的盛宴。通常,利率决定是会议的核心戏码,而如今,这个核心议题却像一颗未知炸弹,悬在所有人头顶。参会官员的面孔还未完全确认,经济状况却已经显得扑朔迷离:就业增长乏力,通胀仍居高不下,物价压力和失业风险交织在一起,让政策选择变得像走钢丝。

美联储的任务本是双重的:既要保持物价稳定,也要推动充分就业。然而,现实远比教科书复杂。就业放缓让官员们心头紧绷,而持续高企的通胀又像一把无形的剑,随时可能刺破政策底线。投资者预计,周三利率或将下调25个基点至约4.1%,鲍威尔释放出的信号显示,经济疲软的恐惧正在压过对通胀的担忧。但即便如此,居高不下的物价可能迫使美联储放缓降息节奏,限制降息次数。

鲍威尔和同僚即将发布季度经济预测,外界普遍预计,美联储计划今年再降息一至两次,明年则可能继续操作几次。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每一次决策都像走在迷雾中:疫情初期需要迅速降息以提振经济;通胀飙升时期则毫不犹豫地提高借贷成本抑制物价。而现在,复杂的政治环境叠加经济不确定性,让每一次选择都像在泥潭中挣扎。

特朗普对美联储的干预从未如此直接。他不仅公开要求大幅降息,还试图解雇理事莉萨·库克,对鲍威尔出言不逊,称其为“笨蛋”“蠢货”和“白痴”。这种针对个人的攻击,既罕见又公开,将原本独立、技术性极强的货币政策讨论推向政治戏码。金融学者洛蕾塔·梅斯特认为,美联储官员不会让这些言辞影响政策,但她也承认,这些攻击有可能削弱美联储的公信力。戴维·安多尔法托则指出,历史上总统也会向美联储施压,但从未像这般公开针对个人,也从未如此频繁。

在这样的背景下,市场神经绷得紧紧的。投资者关注的不只是利率调整,更是政策信号:鲍威尔会低头吗?美联储是否还能保持独立性?就业数据疲软和通胀压力形成拉锯战,每一次数据公布、每一次言论发出,都可能成为市场情绪的导火索。经济学家埃伦·米德指出,如今的情况复杂且微妙,有人主张降息,有人反对,这种分歧在政治与经济的交织中被无限放大。

从更广的视角看,美国总统试图将货币政策纳入政治博弈,这是对制度边界的挑战。美联储独立性一旦被削弱,不仅会影响国内经济预期,也可能对全球市场产生涟漪。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稳定性,利率决策的可预测性,投资者信心,都可能因政治干预而受到影响。鲍威尔在保持政策独立与应对经济压力之间,需要完成一场高难度平衡。

当前,美联储不仅面对经济数据的压力,还要应对前所未有的政治干扰。就业放缓意味着民众可能陷入失业困境,而通胀居高不下意味着生活成本继续攀升。这两股力量像双重洪流冲击决策者,每一次降息或暂停降息,都将带来不同的社会和市场反馈。特朗普的施压,增加了政策的不确定性,也让金融市场多了一层心理博弈。

未来几天,美联储将如何回应,鲍威尔是否能保持理性独立,是所有经济观察者紧盯的焦点。市场、企业和家庭,都在期待一条清晰的政策信号:美国经济走向何方?就业和物价的天平将如何倾斜?政治干预是否会侵蚀技术性决策的权威?

这一周的美联储会议,注定成为历史注脚:经济数据和通胀指标本该主导决策,而政治施压却搅动了水面。利率下调25个基点,看似技术性操作,背后却隐藏着独立性与政治压力的较量。在迷雾中,鲍威尔与其同僚不仅是在调控利率,更是在捍卫制度的尊严、维护市场信心、平衡公众利益。美国经济的走向、全球市场的预期,以及美联储的公信力,都在这一刻悬而未决。

0 阅读:5

猜你喜欢

孙王良评

孙王良评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