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委会竞选,现在搞得跟面试世界五百强高管一样。 家长们不谈怎么服务,先甩出自己的履历:博士学位、公司老板、年入百万。 普通家庭的家长,连上台的勇气都没有了。 这么拼是为了什么?说白了就是为了自家孩子那点“特殊照顾”。当上家委会,就等于拿到了跟老师和学校的“VIP通道”,什么好事都能优先想到你。这已经不是服务,是赤裸裸的资源抢夺战,把教育的起跑线直接划到了爹妈的钱包和地位上。 选上之后,家委会就彻底变味了。成了学校的“传声筒”和“收款机”,今天号召集资买几千块的空调,明天又组织给老师送“惊喜”大礼。账目从来不公开,谁要是问一句,马上就会被扣上“不合群”“不支持工作”的帽子。 其他家长呢?只能捏着鼻子认了。谁也不敢出头,生怕自家孩子在班里被穿小鞋。这种沉默的压力,比明着收钱还让人难受。 其实国家早就出台了《家庭教育促进法》,明令禁止这些行为。但有些学校就是图省事,把家委会当成了甩锅的工具,正好也迎合了部分家长的功利心。 家委会本该是家校沟通的桥,现在却快成了一堵墙。 一堵用钱和权力砌起来的墙。
这年头,没有好牌照,都不敢进家长群
【6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