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耐1天,解放军增兵南海,日本导弹覆盖北京,不准中国建保护区 9月9日国务院那纸黄岩岛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通告,看着像给南海添了块生态保护牌,实则是在这片热闹的海域里落下了一颗定盘星。这座东西长15千米、南北宽15千米的环礁,周长约55千米,潟湖面积就有130平方千米,不仅是28种海藻和上百种浮游生物的家,更是太平洋与印度洋航线的枢纽位置。 这步棋一走,周边三家的反应比天气预报还准,菲律宾最先跳起来,美国习惯性地帮腔,日本更是把导弹搬了出来,南海的浪头一下子就高了不少。 菲律宾的反应快得像条件反射,通告发出去才一天,就急着召见咱们驻菲代办,说什么侵犯权益。可他们大概忘了,9月10号自家三艘巡逻船想借着美国无人机的掩护闯进来,刚靠近就被中国海警船拦了回去。这场景其实不新鲜,2024年他们就没少干这种事,从2月到6月,菲渔业和水产资源局的船、海警船轮番在黄岩岛、仙宾礁一带晃悠,5月还搞过所谓的“百船冲闯”,结果都是被依法拦阻。 最有意思的是8月那次,菲4410号海警船故意冲撞中方舰艇,船上还带着专业摄像设备和西方记者,摆明了想碰瓷,最后却把自己撞出了结构性损坏,这种“碰瓷不成反伤身”的戏码,他们倒是乐此不疲。马科斯政府支持率跌到23%,大概是想靠这种方式刷存在感,既向美国表忠心,又能给自己捞点政治资本,可惜算盘打得再响,也改变不了黄岩岛是中国领土的事实。 美国的反应向来是“雷声大雨点小”,嘴上说着支持菲律宾,实际动作却透着谨慎。2025年搞的“雷霆对抗”演习,把F-35A隐形战斗机都部署到菲律宾克拉克空军基地了,还和菲军的FA-50战机在吕宋岛以西搞联合巡逻。可真到菲律宾船被拦的时候,除了发个声明提提《美菲共同防御条约》,也没见有什么实质性动作。 这种“口头撑腰”的套路其实早有先例,2016年南海仲裁案那会儿,美军派双航母编队来施压,最后还不是灰溜溜撤走了。现在他们在南海的存在感,更多靠的是这些军演和所谓的“航行自由行动”,但真要让他们为菲律宾出头硬碰硬,估计还得掂量掂量。 日本的反应最耐人寻味,直接把导弹搬了出来。他们嘴上说部署导弹是为了“防御”,可改进型12式岸舰导弹射程从200公里硬生生加到1000公里以上,2025年3月还计划往九州部署。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军在日本山口县岩国基地部署的“堤丰”系统,能发射射程1600公里的“战斧”导弹,从那里到北京的距离刚好在射程范围内。这就好比邻居在你家围墙外架起了梯子,却说只是为了看看风景。 日本这几年在西南诸岛没少下功夫,宫古岛、石垣岛、与那国岛都部署了导弹,想打造所谓的“导弹墙”。可他们忘了,中国的反导系统和东风导弹可不是摆设,真要动起手来,这些部署在前沿的导弹基地,恐怕会先成为靶子。 而且12式导弹那0.9马赫的亚音速飞行速度,飞200公里都要十多分钟,给对方留下足够的拦截时间,这种“慢腾腾”的导弹,威慑力到底有多大,恐怕他们自己心里最清楚。 面对这波操作,解放军的应对堪称教科书级别的“稳准狠”。南部战区直接把山东舰航母调回南海,055驱逐舰在海域巡逻,渚碧礁、美济礁上的雷达和导弹严阵以待。福建舰的南下更是时机精准,刚好在美菲演习收尾时完成海试,形成三航母协同的态势。 轰-6K轰炸机和歼-16战斗机的海空联合巡航,加上水下核潜艇的配合,构成了一张立体防御网。这种反应速度和部署规模,可不是随便说说的。2024年菲律宾冲撞中方舰艇后,解放军报直接表态“菲方必定失败”,这种底气来源于实力,更来源于捍卫国家主权的决心。 其实黄岩岛设自然保护区,本身是件好事。2024年的调查显示这里海域环境质量优,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中国从1999年就开始在南海实施伏季休渔,2012年起还开展了海洋环境预报,这些都是为了保护这片海域的生态。可某些国家偏要把环保问题政治化,说到底还是舍不得这里的战略价值。黄岩岛距离吕宋岛约130海里,距离珠江口约890千米,控制着重要的国际航道,这才是他们真正在意的。 现在南海的局势看似紧张,其实恰恰说明中国的举措打到了某些国家的痛处。菲律宾的巡逻船被拦、美国的军演流于形式、日本的导弹威慑更像自我安慰,这些反应反而衬托出中国在维护主权问题上的坚定和从容。设立自然保护区既是为了守护海洋生态,更是在以合法合理的方式行使主权。 那些跳得越高的国家,越能暴露他们觊觎中国领土的真实面目。解放军的增兵不是为了挑起冲突,而是为了守护这片海域的和平与稳定,毕竟在自己的家门口,谁也没资格指手画脚。
美军驱逐舰和菲律宾补给船在仁爱礁转悠,中国巡逻舰立刻跟上,不碰不撞,但就是不让开
【2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