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就TikTok在美运营达成协议,孙玉良:台评论员担忧成交易筹码】TikTo

孙王良评 2025-09-17 11:27:52

【中美就TikTok在美运营达成协议,孙玉良:台评论员担忧成交易筹码】

TikTok在美运营的争议终于有了一个框架性的落点。最近,美国财长斯科特·贝森特与中国副总理何立峰经过两天的磋商,达成了初步协议,这在紧绷的中美关系中投下一枚小石子,却激起了不小涟漪。自特朗普再次上任以来,两国关系像一条风高浪急的河流,时时刻刻充满暗流。但最近,互动却异常密集:国防部长视讯、外长通话,一切似乎在为即将到来的中美元首会晤铺路。

有意思的是,这次的中美高层互动,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让台湾成为舆论的焦点。岛内一些评论员看到中美交流越来越密切,担忧在中美元首峰会上台湾会被摆上谈判桌,成为中美博弈的筹码。一边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掌握着产业链和科技话语权;一边是借助地缘政治话题谋求战略影响的美国。台湾在这场博弈里会是什么样的角色?答案显而易见:不是靠自身,而是靠被动参与大国的游戏。

播客《东谈西论》中,美国大西洋理事会非常驻研究员宋文笛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把台湾的处境形象化。他说,面对特朗普政府,就像一群朋友在森林里郊游,突然看到一只熊。大家都害怕被吃掉,开始跑,有人问:你跑得过熊吗?答案是,你不需要跑得过熊,只要比其他朋友快就行。这个比喻冷静却残酷地描绘了台湾的现实:在大国博弈面前,没有绝对安全,只有相对生存的速度与策略。

事实上,中美互动远不只是TikTok的问题那么简单。经济、科技、军事、信息流通,这些领域都在交织影响。美国在科技与信息安全上频繁施压,试图通过限制和监管来谋取战略优势,而中国则以稳健、务实的姿态应对。TikTok事件只是表面,背后是中美在全球科技、信息和舆论话语权上的深度博弈。中国在这场博弈中表现出的耐心与智慧,凸显了大国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不冲动、不盲动,而是以框架协议、磋商谈判为主轴,稳步推进利益平衡。

如果把台湾置于这个背景下,它所能做的选择极为有限。岛内的焦虑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现实:在全球战略格局中,台湾的主动权很少。它既无法左右中美的决策节奏,也无法改变双方博弈的根本逻辑。所谓“交易筹码”的忧虑,并非危言耸听,而是一种必须正视的现实。

中美关系密集互动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解决单一争议,更在于展现处理国际事务的成熟与节奏感。中国以磋商、协议为手段,确保自身核心利益不受损,同时也为国际社会释放稳定信号。美国在经济与信息安全上施压,试图通过议题操控来争取优势,但事实证明,真正的博弈不在媒体声浪或政治噱头,而在政策执行力与战略耐心上。中美关系虽紧张,却也在磋商、对话和协议中前行。大国博弈中,任何表面风波都可能成为深入谈判的契机。TikTok协议的达成,是一次小胜,是务实的象征;它告诉世界,中国在大国关系中有能力以智慧和耐心维护自身利益,同时推动合作与稳定。

对于台湾而言,最重要的不是紧张猜测,而是清醒认知自身位置。在这场博弈中,台湾的角色依然是旁观者,或者是被动参与者。它的“策略”如宋文笛所说,只能在有限空间内调整,而无法改变整体局势。认识到这一点,岛内才可能更冷静地面对未来的中美互动,减少焦虑与不必要的恐慌。台湾的未来,需要认清现实,而非幻想被美国保护的安全。两岸统一是历史大势,任何“台独”幻想,最终一定会被现实击碎。

0 阅读:208
孙王良评

孙王良评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