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突围李先念两位得力战将一个得意,一个失意,到了华野,都如鱼得水,打出耀眼战绩。李先念手下有两员战将,一个是皮定均,一个是周志坚。 1946年的中原,天儿又热又闷,跟要下暴雨似的,可雨就是下不来。 人心比天还燥。 抗战说是打完了,可路上还是兵比老百姓多,这边是国军,那边是共军,枪口对着枪口,谁都不知道哪天就得走火。 就在这块地方,李先念手底下有六万多人。 人不算多,但他们待的位置要命,就像一颗钉子,正好钉在了国民党管区的心口上。 睡在旁边的是蒋介石,他能让你舒坦?那不是做梦嘛。所以几十万大军就开过来了,也不急着打,就一圈一圈地围着你,修碉堡,拉铁丝网,跟织网似的,越收越紧,想活活困死你。 被围在里头的日子,不好过。 粮食是一天比一天少,兵的肚子也一天比一天瘪。 一开始还有干的,后来就只能喝稀的,再后来就是野菜汤,清得能照见人影儿。 人饿久了,脑子都不转了,就剩一个念头:吃的。可哪儿有吃的?地都被刮了好几遍,耗子进去都得含着眼泪出来。 这支部队就这么硬挺着。 眼看就要挺不住了,一张电报来了,是截获的。 国民党那边不打算再等了,定了日子,要发起总攻,把这颗钉子拔了。 消息捅到延安,回电也快,也干脆,就几个字:活下去,想办法活下去。 死局里头,怎么活?唯一的办法,就是跑。 大部队往西边跑,那边口子松一点。可你跑,几十万双眼睛盯着呢,你得找一拨人,在后头给你挡事儿,还得把敌人的魂儿都勾走,让他们看不见你往西跑了。 这活儿,明摆着是去送死的。谁去?军区定了皮定均的一旅,这支部队是硬骨头,能打。 王树声找到皮定均,说话没绕弯子。 他说,老皮,军区把这个活儿交给你了,你带着你的人去东边闹,动静越大越好。 得让对面信了,咱们的主力就是要从东边走。这活儿不好干,是送死的活儿,你跟你的人,心里得有个数。 皮定均听完,没说二话,就点了下头。这种事儿,用不着多说,能干,就干。 他回去,也是这么跟他手下的人说的。 咱们的任务,就是去演戏,演砸了,大家一起完蛋;演好了,主力就活了,咱们……看运气。 部队里也没人闹,也没人跑。命令下来了,那就干。 接下来的两天,一旅就在东边折腾开了。 白天一队一队的人往前线开,尘土飞扬的,看着人多。 晚上天一黑,这些人又悄悄地溜回来。阵地前头,也是叮叮当当,不停地挖工事。这套把戏,还真把对面的国军指挥官刘峙给唬住了。他把主力全调到东边,就等着共军来撞墙。 主力趁着这个空档,连夜往西边开拔了。 等消息传来,说主力已经跑出去了,皮定均这边的戏也该收场了。 可他没收,他觉得戏得演全套。 他没往西追主力,反而趁着一个下大雨的晚上,真的带着部队往东边杀出去了。 这一打,对面更信了。 皮定均边打边撤,装出顶不住的样子,带着部队往西北方向跑。 这是个假动作,装作要去追主力。 国民党军就在后头紧紧地追,跑着跑着,半道上,皮定均的部队猛地一拐弯,一头扎进了一片叫黑松林的林子里,不见了。 追兵过来一看,人没了。 他们想,肯定是打散了,往西跑了。 于是大部队就继续往西追,他们哪儿知道,那五千多人,就藏在离他们不到一里地的林子里。 那片林子,那天晚上肯定特别黑。 五千多口人,还有马,进了林子,就像水滴进了沙子,一点声儿都听不见。 马嘴都用布勒上了,人就更不用说。国民党的兵从旁边搜过去,甚至往林子里开了几枪,打了几个炮弹,可林子里愣是没一个人吭声。受伤了,就自己捂着。 想咳嗽,就死命憋着。这不是靠军法能管出来的兵,这是心里有根弦,自己绷着。 等敌人走远了,这支部队才从林子里出来。 他们没有往西,而是继续往东,往国民党军的后方钻。这就成了一次长途奔袭。 没地图,没补给,后面随时可能有追兵。 脚板走出泡,泡磨出水,水又磨出血,饿了就找野果子,渴了就趴在河边喝生水,不少人因为这个病倒了,就再也没起来。 就这么走了二十多天,硬是让他们从敌人的地盘里,走出了一条路。 等他们走到苏皖解放区,跟自己人会合的时候,来接应的人都看傻了。眼前这哪儿是部队,分明是一群乞丐。 一个个衣衫褴褛,瘦得皮包骨头,眼睛凹下去,看着都吓人。 可就是这群“乞丐”,番号还在,建制还在,枪还在,最重要的是,人还在。 七千人出去,五千多人回来了。 这事儿,就这么过去了。 后来仗打赢了,建国了。到了1955年,部队要授衔,名单早就定好了,皮定均是少将。 在北京,毛泽东拿着名单看,看到皮定均的名字,他手里的笔停了一下。他没跟谁商量,也没开会研究,就那么提笔,在皮定均的名字旁边写了几个字。 写完,这事儿就算定了,后来,皮定均就成了中将。
772团副团长王近山未经请示就伏击日军。战后他带着缴获的香烟找旅长陈赓请罪,避重
【3评论】【2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