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中全世界人认为是美国重要还是中国重要? 2025年,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加了145%的关税,这不是小打小闹,几乎把双边贸易给卡住了。中国也没闲着,回击了125%的关税针对美国产品。结果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4月的报告里直言不讳,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被砍了。原本他们以为2025年全球能有3.3%的增长,现在降到2.8%,2026年也从3.3%掉到3%。为什么?就是因为贸易不确定性太大了,美国的关税政策像个定时炸弹,让大家投资和消费都缩手缩脚。 美国税基基金会的数据显示,这些关税相当于每个美国家庭多掏了1300美元的税,2025年总共拉低美国经济增长。IMF也预测,美国2025年GDP增长从之前的2.8%降到1.8%,2026年更低到1.7%。为什么这么惨?因为美国消费者直接感受到物价上涨,进口货贵了,超市里的东西、汽车零件,全都跟着涨。 企业呢?供应链被搅乱,好多美国公司本来靠中国零部件,现在不得不找替代,但哪儿那么容易?比如汽车业和电子业,成本直线上升。全球视角下,美国的这些举动不光伤了自己,还波及盟友。欧洲和加拿大都抱怨,说美国关税让他们出口受阻。BBC报道说,如果关税战升级到100%,美国消费者的冲击会是原来的五倍。 IMF把中国2025年和2026年的增长预期都调到4%,比之前低了0.5个百分点。但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份额确实降了15%,不过转头就增加了对东南亚、非洲的贸易。为什么中国还能稳住?因为全球供应链太依赖中国了。联合国贸发会议的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出口份额从2019年的13%涨到2025年的11.7%,但这已经是“世界工厂”的底气。 欧洲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占20.5%,远超美国的13.5%。德国汽车厂缺了中国芯片,生产线就得停;墨西哥和越南这些“近岸外包”国家,对美出口多了,但他们工厂用的零件大多还是从中国来。安博研究报告预测,2025年全球供应链重构,中国采购的韧性还在,向越南印度转移的速度没那么快。 全球观点上,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美国人自己都觉得中美贸易更惠及中国,46%的人这么认为,只有25%觉得双方都受益。为什么?因为美国贸易逆差还在,中国顺差转向其他地区。纽约时报报道,中美贸易关系瓦解了,全球经济面临拖累,但中国在非洲修铁路、在东南亚建光伏电站,这些实打实的项目,让当地经济活络起来。 相比,美国的制裁和关税,让油价波动、芯片卡脖子,韩国企业有订单都不敢接。半岛电视台分析,特朗普想用关税振兴美国制造业、融资减税,但结果是全球贸易规则被打破,发展中国家受干扰最大。 世界银行和IMF的报告都强调,贸易战让全球产业链被切断,中国GDP只占世界15%,但牵动全身。2025年,美国试图“去中国化”,但欧洲进口从中国占比没降反升。墨西哥成了美国第一大进口来源,但里面80%的零件是中国产。越南进口33.8%来自中国。 为什么脱钩这么难?因为中国在新能源、电子、基建上的优势太强。CSIS分析,贸易战影响中国能源转型,但中国光伏组件和电动车电池出口全球,帮助欧洲过冬、推动新能源。反观美国,J.P. Morgan研究说,关税战主要伤美国自己,全球其他经济体也跑不掉,通胀上行、增长下行。
蒙古计划通过天津港向美国出口稀土,提出低价租用50年的要求,还催促中国加快建设港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