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集体倒戈!”9月9日,法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十余国集体宣布,在第80届联合国大会期间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一场席卷全球的“承认潮”正在上演。 以前西方国家提巴勒斯坦,个个看美国脸色,现在倒好,美国刚放话“别认”,转头人家就集体宣布,连招呼都不打。 美国急了,威胁要吊销巴勒斯坦官员签证,可没人买账,法国照认不误,英国还反过来劝日本也加入,这种明着拆台的事,以前想都不敢想。 背后推着这股风的,是加沙那场持续近两年的灾难。六万多人死,一半是妇女儿童,十六万受伤,九成基础设施被毁,连饭都吃不上,376人活活饿死。 联合国都看不下去了,直接点名说以色列把“饥饿当武器”,这是在捅全世界的良心。 西方老百姓先坐不住了,法国国内穆斯林和犹太社群矛盾激化,英国两百多个议员联名施压首相,街头抗议一波接一波。 政府扛不住了,再不表态,自己国内先乱了。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早早就放话,要带头承认巴勒斯坦,还跑去开罗呼吁永久停火,说无差别杀平民“完全不可接受”。 以色列当场炸锅,可西班牙根本不怵,5月28日直接和爱尔兰、挪威一起宣布承认,成了西方阵营里第一个敢这么干的大国。 这还不算完,西班牙外长阿尔瓦雷斯随后提议欧盟对以色列搞武器禁运,甚至考虑暂停自由贸易协定,每一步都踩在美国和德国的痛处上。 德国这些年在中东问题上一直犹豫,法国也怕得罪以色列,可西班牙不管这些,硬是把议题顶到了欧盟层面,逼着所有人表态。 它为啥这么冲?不光是政治算盘,还有历史渊源。西班牙被阿拉伯人统治过七百多年,安达卢斯文化根深蒂固,国内对中东不是旁观者心态,而是真觉得自己是欧洲和阿拉伯世界的桥梁。 再加上国内左翼政府上台,民意又高度同情巴勒斯坦,七成民众支持建国,政府顺势而为,既能稳住国内,又能刷国际形象。 西班牙打得一手好牌,它清楚光喊口号没用,得带头干。它不光承认,还加入南非在国际法院告以色列“种族灭绝”的案子,把道义压力直接拉满。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欧盟内部原本沉默的国家也开始松口,斯洛文尼亚、比利时陆续跟进,连加拿大都宣布2025年要正式承认。 美国和以色列彻底孤立了。联合国投票支持“两国方案”,142票赞成,10票反对,美以那两票显得特别刺眼,也特别无力。 以色列急了,外长萨尔放话要采取“单边措施”,甚至想吞并约旦河西岸,可越强硬,越被国际社会围攻。 西班牙直接宣布停止对以军售,以色列报复性关闭西班牙领事馆服务,双边关系跌到冰点,可西班牙不在乎,它要的不是双边关系,而是整个中东格局的改写。 这场“承认潮”表面看是外交动作,实则是西方内部权力结构的一次松动。过去中东事务由美法德主导,现在西班牙、爱尔兰这些“中等强国”站出来,用道义和民意撬动了传统秩序。 它们不靠军力,不靠霸权,而是抓住人道危机的道德制高点,硬生生撕开一条口子。和平从来不是等来的,是逼出来的。 西班牙的激进立场当然有代价,和以色列关系搞僵,未来防务合作可能受阻,但它换来了在欧盟内部的话语权,在全球南方的声誉,还有作为“道德先锋”的软实力。 更关键的是,它让“两国方案”重新回到谈判桌前。以前巴勒斯坦连国家地位都没有,怎么谈?现在几十个西方国家一认,腰杆硬了,底气足了。 当然,光承认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内塔尼亚胡还在硬扛,美国还在撑腰,战火也没真正停。但至少,世界不再假装看不见加沙的苦难了。 这股风能吹多远,还得看后续动作。但有一点已经清楚:当民意和道义形成合力,哪怕是最顽固的霸权,也不得不抬头看看风向。
西班牙和以色列彻底撕破脸,十万人冲击以色列车队,欧洲内部决裂。9月
【49评论】【2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