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到“化骨水”了!浙江杭州,男子母亲散步时,踩到化学用品,当场无法行走,立即送往医院,但接连两家医院都无法收治,最终因抢救无效死亡!为何会在拆迁空地出现废弃氢氟酸?警察连夜出动,网友:这太离谱了,必须追责! 杭州余杭区闲林中路附近,有片被征用后拆迁的空地,拆迁完没动工,也没设围挡,附近居民常来这儿散步,有的还在空地上种菜,52岁的涂女士家就在这附近开了店。 2024年9月9日上午,她吃完早饭像往常一样去这片空地散步,没成想这一去,就再也没能平安回来。 散步时,涂女士没注意脚下,不小心踩中了一个老化的塑料壶。 壶里的液体一下子溅了出来,淋湿了她的腿脚。 一开始她没当回事,可很快就发现不对劲,她的脚突然动不了了,连路都走不了。 家人赶紧把她送到医院,医生检查后说,她接触到的很可能是氢氟酸,也就是常说的“化骨水”。 氢氟酸这东西看着像水,无色透明,却是剧毒的化学品,金属、玻璃甚至骨骼都能被它腐蚀。 两家医院都没有办法把人救回来,涂女士接触的液体面积太大,据家属说已经超过了致命标准的五倍,毒素很快渗入体内,破坏了她血液里的钙离子,引发了严重的并发症。 最终,在事发五天后,涂女士还是不幸离世了,一条鲜活的生命,就因为一次平常的散步戛然而止。 事发后,相关部门第一时间介入了。 生态环保部门到现场做了无害化处理,工作人员还连夜在空地里挖掘,又找出了两壶氢氟酸。 当地政府也跟家属表态,会兜底处理后续事宜,态度和效率都得到了家属的认可,只是氢氟酸到底是怎么出现在这片公共空地上的,至今还是个谜。 这事儿一传开,网友们都很揪心。 有人说,自己也爱散步,真没想到走走路还能遭遇这样的横祸,还有人追问,是谁把氢氟酸扔在这儿的,从哪儿买的,买了用来做什么。 大家既为涂女士的遭遇惋惜,也对身边隐藏的危险感到不安,毕竟谁看到一滩像水一样的液体,都很难想到那是能“化骨”的剧毒。 其实氢氟酸并不是只存在于工厂或实验室,生活里有些除锈剂、轮胎清洗液、强效油渍清洗剂里,也可能含有低浓度的氢氟酸。 可问题是,不少这类产品根本不明确标注成分,也不说明危险等级,2023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就通报过好几起,有人误用这些含氢氟酸的清洗剂,导致皮肤被灼伤的事故。 这次涂女士遇到的高浓度氢氟酸,更是把这种危险放大了无数倍。 据《中华职业医学杂志》里的病例记录,哪怕是5%-10%浓度的氢氟酸,接触皮肤后没及时处理,3分钟就能造成深层组织损伤,12小时内就可能发展成坏死性肌肉炎,更别说高浓度的了。 更让人担心的是,氢氟酸的危害还特别隐蔽,初期接触时几乎没什么明显痛感,等感觉到灼痛或者像涂女士那样发现身体异常时,毒素往往已经深入体内,错过了最佳的抢救时间。 一旦接触到,哪怕只有一丁点,就必须立刻用大量流动的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再涂10%的葡萄糖酸钙凝胶,之后马上送医,可普通人哪知道这些呢? 这次的悲剧,其实也暴露了不少问题。 一方面是危险化学品的管理有漏洞,氢氟酸这种剧毒物品,从生产、销售到废弃处理,每一个环节都该有严格的管控,可现在显然有环节掉了链子,才让它流落到了居民日常活动的区域。 另一方面,像那片闲置的拆迁空地,既然已经被征用,就该做好封闭管理,设上围挡不让人随意进入,可实际却是没人管,成了居民散步、种菜的地方,给危险留下了可乘之机。 当然,这事儿也给大家提了个醒,平时出门看到不明的瓶子、不明的液体,千万别好奇去碰,要是不小心接触到了,感觉不对劲就得赶紧就医。 只是更重要的,还是相关部门能尽快查清氢氟酸的来源,加强对危险化学品全链条的监管,同时把那些像闲置空地这样的“盲区”管好,别再让类似的悲剧发生了。 毕竟大家出门散步,图的是放松和健康,谁也不想遭遇这样的“隐形风险”。
浙江杭州,女子和朋友去吃自助餐,2人花费1346元,女子为了吃够本,点了28片三
【2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