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的钱包空了,怎么办?” 巴基斯坦的答案很直接,找中国,发熊猫债。 9月12日,巴基斯坦财政部正式宣布,将于今年12月前在中国发行首批熊猫债券,规模2.5亿美元。 这是巴基斯坦头一回用人民币在中国借钱,也是中巴金融合作里,实打实的 “第一次牵手”。这张人民币债券,没走寻常路,直接成了巴基斯坦解 “钱荒” 的关键招。 为啥不选美元?答案藏在美联储的利率里。现在美联储把基准利率卡在 4% 以上,发展中国家借美元的成本越来越高。就说阿根廷,之前签了 IMF 的紧缩协议,结果老百姓日子更难,通胀飙得没边。 巴基斯坦手里攥着 1310 亿美元外债,其中中国债务占比才 23%,比多边机构和商业贷款低多了。这次发熊猫债,相当于用低息的人民币贷款,换掉一部分高息的美元债,光利息就能省一大笔,还不用天天担心美元汇率波动,偿债风险一下就降了。 更聪明的是,这笔钱不是 “白借”,背后有实打实的生意撑着。 今年 1-7 月,中巴贸易额已经冲到 145 亿美元,巴基斯坦出口到中国的铜矿及制品,半年就有 4.82 亿美元。以后这些铜矿交易,不用再费劲先换成美元,直接用人民币结算就行。 相当于巴基斯坦用自家的资源换人民币,再用人民币还债券,形成了 “资源 - 货币 - 偿债” 的闭环,比单纯借钱靠谱多了。 这事儿能成,还得靠中巴经济走廊打底。这些年,中巴经济走廊已经砸了 620 亿美元,修港口、建电厂,瓜达尔港从渔村变成能停大船的深水港,莫赫曼德水电站正赶工期发电。 基建铺好了,自然需要金融跟上。前不久,两国央行还续签了 300 亿元人民币本币互换协议,给熊猫债加了层 “双保险”,形成 “贸易结算 - 融资支持 - 外汇储备补充” 的完整链条,一点都不慌。 再说熊猫债市场本身,现在早就不是当年的 “小打小闹” 了。从 2005 年第一支熊猫债发行,到 2024 年规模近 2000 亿元,越来越多国家和机构愿意来中国发人民币债券。 摩根士丹利今年都来凑了热闹,发了 20 亿元熊猫债。巴基斯坦选现在入局,时机刚好 —4 月惠誉把它的信用评级上调到 “B-”,展望稳定,投资者更敢买;而且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的占比已经到 3.79%,债券发出去后流通也方便。 这事儿不只是巴基斯坦解了燃眉之急,对人民币国际化也藏着大意义。 以前全球金融规则多是发达国家定的,现在中巴这套合作,走出了 “南南合作” 的新路子。巴基斯坦对华有 115.7 亿美元贸易逆差,刚好能用人民币来补 — 铜矿用人民币买,基建用人民币融资,慢慢就形成了区域内的人民币循环机制,不用再全看美元脸色。 更重要的是,巴基斯坦给其他发展中国家打了个样。现在全球经济碎片化,很多国家被美元霸权卡脖子,美国一加息,还钱压力就翻倍。 但巴基斯坦证明,还有别的选择:跟中国合作,发熊猫债、用本币结算,既能拿到资金,又不用被 IMF 的紧缩政策折腾。就像巴基斯坦财政部长说的:“这不是临时抱佛脚,是找对了长期合作伙伴。” 等到 12 月这批熊猫债正式发行,大家别只盯着 2.5 亿美元这个数字。 这背后是 620 亿经济走廊的沉淀,是 145 亿贸易额的支撑,是瓜达尔港友谊医院里 15 万就医民众的信任 — 这些实实在在的合作,才是这笔债券能成的底气。 说到底,中巴这次金融合作,不是简单的 “借钱”,而是 “一起赚钱”。中国出市场、出资金,巴基斯坦出资源、出项目,风险一起担,收益一起分。这种模式比单纯放贷稳固多了,也给全球金融格局添了新可能。 信息来源;彭博社 9 月 12 日的报道,其内容与巴基斯坦政府、多边机构及中国媒体的后续报道形成完整证据链。
“一个国家的钱包空了,怎么办?” 巴基斯坦的答案很直接,找中国,发熊猫债。
古今知夏
2025-09-16 10:45:20
0
阅读: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