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秋天,扬州月塘乡,一段惊险得让人倒吸冷气的事悄悄发生了,乡里的大地主郭良知,拎着一把小刀,当街割断了国民党团丁押解地下党员的绳索,还说出一句后来被人传遍全乡的话:“我后台硬,谁敢动我!”那会儿可正是风声鹤唳的年代,救共产党人不是开玩笑,一不小心就能把自己搭进去。 集镇的街口,人群围得水泄不通。几个国民党团丁押着两个地下党员,绳索勒得死紧,往县衙的方向押送。 气氛压抑,没人敢上前说一句话。就在众人屏住呼吸时,一个身影挤了进去。郭良知,乡里有名的大地主,肩宽腰直,手里亮出一把小刀,刷地割断绳索,动作干脆得让人不敢相信。 团丁愣了几秒,等反应过来时,他已经把人推到人群后面,冷冷甩下一句:“我后台硬,谁敢动我!” 月塘乡的人都知道郭良知的底子。他家田地成片,佃农遍布,全乡没有不认识的。平日里他仗着人脉广、家势大,说话带着一股横劲。 这次竟敢当街救人,更让人心惊。有人暗暗捏汗,觉得他这是往枪口上撞。团丁们本想动手,见他神色阴沉,眼里带着杀气,一时竟不敢妄动。场面僵住,最后他们只好灰溜溜撤走。 这件事很快在乡里传开,坊间茶馆、田埂地头,到处在议论。有人佩服他的胆气,说他是替天行道。也有人担心,他这是玩火自焚,迟早惹祸上身。 国民党的眼线遍布,救共产党人可不是小事,一旦被定性,整个家族都可能遭殃。可郭良知偏偏什么都不怕,依旧大摇大摆地走在乡间,丝毫没有低调的意思。 背后其实并非简单的逞强。郭良知早年和共产党有过接触,暗中提供过粮食和掩护。他清楚国民党在江淮一带节节败退,民心尽失,气数已尽。乡民对团丁恨之入骨,暗中支持共产党。 郭良知选择出手,不只是仗势,也是看准了大势。他要借这一举动表明立场,为未来留一条出路。 国民党方面气得跳脚,派人暗查郭家。有人跑去质问,他却一口咬死,说那天只是看不惯团丁胡乱绑人,纯属意气用事。硬气的态度,让对方无从下手。 毕竟郭良知在地方有势,动他就是动整个乡里的利益。再加上国民党军心不稳,顾不上再树强敌,事情只好不了了之。 地下党方面感激不尽。被救的两人很快转移,继续潜伏活动。郭良知的义举传到上级,得到了高度评价。 他不但救人,还当众说出那句“后台硬”,像是一面旗帜,狠狠打了国民党团丁的脸。乡民听了更是拍手称快,觉得这才是硬骨头的汉子。 日子一天天过去,月塘乡风声依旧紧。郭良知的名声却越来越响。有人在夜里悄悄敲开他的大门,请他帮忙送口粮;有人把自家院子腾出来,安置过路的游击队员。 郭家成了乡里暗暗依靠的据点。郭良知明白,这已经不是个人的勇气,而是一条不归路。既然站出来,就不能再退。 1949年春天,解放军大军南下,战火很快烧到江淮。月塘乡的百姓夹道欢迎,锣鼓声震天。解放军一进村,就听说了郭良知的事,纷纷称赞。 那句“我后台硬,谁敢动我”,成了乡里人人传诵的佳话。它不仅是救人的呐喊,更是那个风雨飘摇年代里,百姓对正义的一种渴望。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那些在生死关头挺身而出的举动,像火种一样点燃人心。郭良知的那一刀,割开的不只是绳索,更是黑暗压迫的枷锁。 他的硬气,给乡亲们撑起了一片天,也让后人记住:在最危险的时候,总有人敢站出来,把生死置之度外。
1947年秋天,扬州月塘乡,一段惊险得让人倒吸冷气的事悄悄发生了,乡里的大地主郭
蓝贵的过去
2025-09-15 16:39:1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