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场确实影响到中国了,现在中欧列车在白俄罗斯与波兰边境上关停了,这是前段时间波兰说俄罗斯的无人机飞到波兰,所以波兰报复俄罗斯,关闭了与白俄罗斯的边境,波兰视白俄罗斯就是俄罗斯的边境,我觉得这也是欧洲对中国施加压力。只的这个是不是套还是局中局套中套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确实是已经影响到了世界的经济大局。接下来要怎么化解,怎么破解才是重要的。世界已经陷入了大争之势,不管是大国小国想完全避免是不可能的。 这事引发的连锁反应可不小。欧洲零售商库存告急,供应链成本平均上涨至少15%,部分企业被迫转向海运和空运。若中断持续,可能推高欧洲通胀率0.3%-0.5%,加剧全球经济波动。 波兰还援引《北约条约》第四条,称遭遇“潜在安全威胁”,拉上北约一起紧张。俄罗斯则谴责波兰关闭边境是“经济恐怖主义”,白俄罗斯更打算向联合国申诉,指控波兰违反国际运输自由原则。欧盟内部意见分裂,德国法国呼吁谨慎处理避免供应链崩溃,东欧国家则多支持波兰强调“安全优先于贸易”。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明确表示,中欧班列是中波和中欧合作的旗舰项目,符合各方共同利益,敦促波兰采取负责任的措施确保班列安全顺畅运行。中方的态度很清晰:经济通道不应被政治化,国际供应链的稳定需要共同维护。事实上,中欧班列已连接中国与欧洲26个国家、超过220座城市,全年运输量超过百万标准箱,成为亚欧贸易的骨干通道。这条线路的中断不仅影响中欧贸易,还会对中亚乃至全球物流网络产生冲击。 当前的局面折射出更深层的博弈。美国在俄乌冲突中凭借能源贸易与军火援助获利颇丰,成功接管了欧洲天然气供应并以高价销售。波兰关闭边境的决策虽以安全为名,但专家认为其实际用意可能是对白俄罗斯及俄罗斯的经济施压,远超必要安全措施。这种将经济工具政治化的行径,恰恰体现了“大争之世”下冲突的粘性和持久性——全球武装冲突平均持续时间已从7年延长至8-11年,和平机制调节能力正面临失效风险。 破解之道可能藏在多元化布局里。中欧班列的南线新通道“中间走廊”正在成为重要替代方案:从中国新疆经哈萨克斯坦,跨里海到达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土耳其,再延伸至欧洲。这条曾经的补充线路,如今可能成长为亚欧大陆贸易的新生命线。 此外,中国近年来展现的外交智慧强调“劝和不劝斗”,兼具与所有国家、集团群体保持沟通的能力。在阿富汗重建到沙伊和解等案例中,中国展现了作为全球唯一兼具基本能力、基础信誉和基本资格的主要经济体,能够推动对话、交流、和解、共赢的理念。 长远来看,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仍是大势所趋。中国提出的“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两大主张,正是应对全球挑战的方案。这意味着要坚持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让发展中国家不断提升代表性和发言权,平等参与全球经济规则制定,释放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例如中国对33个非洲国家等最不发达国家实行100%税目零关税,就是推动普惠包容的具体实践。 最终,化解这类危机还得靠合作而非对抗。波兰关闭边境的决策虽出于安全考量,但其影响深远,波及全球供应链和经济稳定。在“大争之世”中,维护开放、稳定的国际经贸环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波兰总统宣布了! 9月15日凌晨,波兰总统签了字,北约部队能正式进驻波兰了,
【8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