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登基之后,第一件该做的大事,不是分封功臣,也不是大赦天下,而是给他的生母加尊

历史透视眼 2025-09-15 10:55:05

雍正登基之后,第一件该做的大事,不是分封功臣,也不是大赦天下,而是给他的生母加尊号。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德妃乌雅氏不仅没表现出半点欢喜,反而闭门不见、不肯朝贺,甚至提出要跟着康熙殉葬,绝食数日,生死不答应做太后。 顺治十七年(1660年),乌雅氏出生,出身正黄旗包衣佐领。 1675年,她通过内务府选秀入宫,仅为宫女,连参与嫔妃选秀的资格都没有。 她容貌出众,很快被20岁的康熙看中。 三年后,她诞下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 但因地位低微,胤禛出生后被交由贵妃佟佳氏抚养。 乌雅氏只能远远看着自己的儿子,母子情感自此留下缺口。 之后的十年里,乌雅氏又生下六个孩子,其中包括十四阿哥胤禵。 与胤禛不同,胤禵得以留在母亲身边,这使乌雅氏对小儿子格外疼爱。 随着子嗣众多、恩宠不断,乌雅氏从德嫔晋升为德妃,成为后宫四妃之一。 据《起居注》记载,直到五十岁时,康熙仍常翻她的牌子,宠爱不减。 1722年,康熙驾崩,雍正继位。 本应是德妃荣登皇太后之位的大喜日子,她的反应却出人意料。 《清世宗实录》记载她的第一句话是:“钦命吾子继承大统,实非梦想所期。”不仅显露出惊讶,更透露出她对雍正登基的质疑。 雍正即位第三天,下令尊生母德妃为皇太后,却遭遇母亲的一连串反常举动。 首先,德妃表示要为康熙殉葬,不饮不食。雍正惊慌跪求,才使她放弃念头。 紧接着,雍正安排登基典礼流程,请德妃移居慈宁宫接受百官朝贺。 德妃却拒绝配合,称:“皇帝诞膺大位,理应受贺,至于我行礼,有何关系?”雍正只能亲自恳请,德妃才勉强同意,行礼后又返回旧居永和宫。 她还拒绝迁入太后应住的慈宁宫,也拒绝接受“皇太后”徽号,理由是康熙丧期未满。 雍正多次前往请安,都面对母亲的冷淡应对。 新帝面临满朝文武时,却得不到母亲的认可与支持。 德妃为何如此?源于母爱与偏心。 她心中真正属意的皇位继承人是十四阿哥胤禵。 康熙生前对胤禵宠爱有加,乌雅氏也认定儿子有望继承大统。雍正登基,打破她的期待。 更让她心碎的是,雍正登基后立即削夺胤禵兵权,调他去守康熙景陵,实为变相软禁。德妃想见小儿子一面都被拒绝,身心受挫。 1723年五月,德妃突然病重,仅一天便去世。 她平日身体康健,去世前无征兆,引发种种猜测。 有传言称,德妃因坚持要见胤禵,撞柱自尽。 虽无确证,但雍正三日后才准许胤禵见已去世的母亲,确实令人疑窦丛生。 雍正在《大义觉迷录》中解释称,母后因康熙之死悲恸过度,旧疾复发。 这一解释未能平息外界猜测。 德妃之死,让雍正背上了“弑母”之名,对刚登基的皇帝来说,是沉重的政治阴影。 他宁愿承担骂名,也不愿在胤禵问题上让步,足见对皇权的执着。 回顾乌雅氏的一生,从卑微宫女到盛宠德妃,她见证了康熙年间的风云,也深陷雍正继位的漩涡。 她的悲剧在于,一个母亲在权力斗争中无法保持中立。 她的偏爱与不满,最终演变成母子之间的政治对抗。 雍正保住了皇位,却失去了母亲,也背负了历史争议。 这场宫廷斗争的残酷,令人唏嘘。

0 阅读:14

猜你喜欢

历史透视眼

历史透视眼

洞察古今,剖析历史深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