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半导体方向消息最多,情绪上都是利好
1)、 突遭制裁,美国将复旦微电等23个中国实体列入“
当地时间9月12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发布公告,称修订了《出口管理条例》(EAR),共将32个实体添加到管制实体名单中,涵盖中国(23个)、印度(1个)、伊朗(1个)、新加坡(1个)、土耳其(3个)、阿拉伯联合酋长国(UAE 2个)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实体。
包括国产芯片上市公司上海复旦微电子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华岭股份(Sino Ic Technology,430139.BJ)等,其中13个实体为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相关机构 ,3家来自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领域,其他还包括航天遥感、量子、授时系统、工业软件/工程软件 、供应链与物流服务等领域。
自主可控一直是25年主线
2)、美国对我们动手后,我们的反制立刻就来了:
商务部: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相关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
江苏半导体协会:美国模拟芯片对华倾销幅度高达 300%
【方正电子丨模拟IC】商务部对原产于美国的模拟芯片启动调查,我们一直强调模拟IC自主可控核心环节
事件:商务部于2025年7月23日收到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代表国内相关模拟芯片产业正式提交的反倾销调查申请,决定自2025年9月13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相关模拟芯片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产品主要为相关模拟芯片中使用40nm及以上工艺制程的通用接口芯片和栅极驱动芯片。
根据《关税加速“深水区”国产替代,车规模拟IC迎黄金三年》报告,我们重申观点如下:
2024年中国模拟IC市场规模为1953亿元,其中TI和ADI两家美国公司在中国区域的收入分别为165亿元和121亿元,合计占比约14.6%。而相对规模较大的中国模拟IC销售规模合计为134亿元,合计占比约6.9%。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尚未出现10亿美元收入体量的模拟IC企业。
未来三年,包括车规级模拟IC在内的高端产品进入替代黄金窗口期。复盘国内模拟IC自2019年开始快速发展的过程,手机品牌厂商的导入开启了消费类国产模拟IC的黄金三年增长期,站在当前视角,背靠新能源车企的验证与导入有望拉动车规模拟IC的黄金三年。消费类等中低端产品市场逐步进入有序竞争,终端品牌厂商不断优化供应链,各产品领域引入2-3家核心供应商,我们预判领先的模拟IC企业在保持产品竞争力的前提下将实现稳定的规模及利润的增长。
建议关注:南芯科技、纳芯微、圣邦股份、韦尔股份、思瑞浦、艾为电子、晶丰明源、灿瑞科技、美芯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