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尔爆发大规模示威活动,要求报复以色列! 面对以色列的袭击,卡塔尔政府一直没有行动,民众却按耐不住了。 卡塔尔这波示威闹得确实有点凶,民众把矛头直指政府不作为,甚至喊出“不报复以色列就推翻现政权”的口号。这事得从9月9日那场空袭说起,以色列三架F-35战机直接把多哈市中心的一栋别墅炸成废墟,当时哈马斯政治局的七个核心成员正在里面开会。要知道,这栋别墅可是卡塔尔政府专门给哈马斯高层提供的“安全住所”,周边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结果以色列导弹跟长了眼睛似的精准命中,连参会人员的座位布局都摸得一清二楚,这操作让卡塔尔民众彻底炸锅了。 其实卡塔尔和哈马斯的关系有点像“地主家的傻儿子和穷亲戚”。从2012年开始,卡塔尔就给哈马斯在多哈划出整栋大楼当办公室,还给高级成员每人配一套带泳池的别墅,每月发放相当于普通卡塔尔人十倍的津贴。最夸张的是,卡塔尔每年光给加沙地带的重建资金就超过5亿美元,连哈马斯的工资单都是卡塔尔财政部直接打款。这种“壕无人性”的支持让哈马斯在多哈过得比在加沙还滋润,甚至有人开玩笑说哈马斯政治局应该改名叫“多哈办事处驻加沙联络组”。 但这次以色列直接把炸弹扔到卡塔尔国土上,相当于在地主家客厅揍穷亲戚,这面子搁谁都挂不住。更关键的是,以色列这次行动明显带着羞辱性质——袭击发生时,哈马斯代表团正在和卡塔尔官员讨论美国提出的停火方案,以色列战机偏偏选这个时间点动手,摆明了是要打卡塔尔的脸。事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还公开放话:“卡塔尔要么交出哈马斯领导人,要么我们自己来取。”这种赤裸裸的威胁让卡塔尔民众想起了2017年被多国断交的屈辱历史,当年沙特、阿联酋联合埃及、巴林切断卡塔尔陆海空通道,差点把这个天然气富国憋成“孤岛”,现在以色列又来踩一脚,新仇旧恨瞬间点燃了民众情绪。 不过卡塔尔政府的处境确实有点两难。一方面,它得顾及和美国的关系——乌代德空军基地驻扎着1.2万名美军,是美国在中东最大的军事枢纽,去年卡塔尔刚和美国签了10年驻军协议,每年光基地维护费就砸进去30亿美元。要是真和以色列撕破脸,美国大概率会在军售和能源合作上卡脖子,这对卡塔尔来说损失可太大了。另一方面,卡塔尔的天然气出口正处于关键期,北部气田东扩项目明年投产,预计能让LNG年产能突破1.1亿吨,中国、印度这些大客户都盯着呢。要是卷入巴以冲突,欧洲那些买气的国家说不定会找借口压价,毕竟在能源市场上,政治风险可是会直接换算成真金白银的。 更微妙的是,卡塔尔政府内部其实早就有分歧。亲美的王室成员主张继续当“和事佬”,毕竟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还在;但军方和保守派议员可不这么想,他们觉得堂堂天然气富国被以色列骑在头上拉屎,必须得给点颜色看看。这种内部分歧在9月11日的葬礼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卡塔尔埃米尔塔米姆亲自出席遇难者葬礼,哈马斯政治局剩余成员全部到场,但现场既没有官方声明谴责以色列,也没有宣布任何报复措施,这种“丧事喜办”的操作让民众彻底寒了心。 其实卡塔尔民众的愤怒还有更深层的原因。这个国家虽然人均GDP超过10万美元,但社会结构极度撕裂。本地人口不到30万,却管着200多万外籍劳工,这些劳工住在集装箱改造的宿舍里,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工资还经常被拖欠。2022年世界杯期间曝光的劳工死亡事件,让卡塔尔国际形象大跌,现在民众把对社会不公的不满转嫁到政府外交政策上,喊出“先打以色列,再管劳工”的口号,其实是在宣泄长期积累的社会矛盾。 再看看国际反应,这次以色列算是捅了马蜂窝。阿联酋外交部召见以色列大使,沙特王储公开谴责袭击是“国家恐怖主义”,连向来低调的科威特都罕见发声支持卡塔尔。这种地区团结背后其实有个微妙的算计——沙特、阿联酋这些国家虽然和以色列关系正常化,但心里都清楚,今天以色列能炸卡塔尔,明天就可能对自己动手。特别是沙特,最近正和伊朗缓和关系,要是让以色列在海湾地区立了“空袭主权国家有理”的规矩,那沙特的石油设施可就危险了。所以表面上是声援卡塔尔,实际上是在给以色列划红线。 但话说回来,卡塔尔民众的诉求短期内怕是很难实现。以色列这次行动明显有备而来,F-35战机从塞浦路斯空军基地起飞,穿越约旦、沙特领空,整个过程没有遭到任何拦截,这背后有没有美国的默许?更关键的是,哈马斯在卡塔尔的存在本身就是个烫手山芋——美国虽然嘴上说支持卡塔尔斡旋,但私底下一直要求卡塔尔限制哈马斯活动。这次袭击后,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一边谴责以色列“破坏地区稳定”,一边暗示卡塔尔应该“重新评估与哈马斯的关系”,这种两面派做法让卡塔尔政府进退两难。 说到底,卡塔尔这场示威就是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无奈写照。这个夹在沙特、伊朗、以色列三大势力之间的天然气富国,既想通过支持哈马斯提升地区话语权,又不敢真的得罪美国和以色列,结果把自己架在火上烤。
卡塔尔爆发大规模示威活动,要求报复以色列! 面对以色列的袭击,卡塔尔政府一直没有
山河又月明
2025-09-14 18:48:4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