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都满意的台湾问题解决方案出现了!这一方案既尊重历史与法理,又兼顾两岸现实利益

山河又月明 2025-09-14 17:48:39

两岸都满意的台湾问题解决方案出现了!这一方案既尊重历史与法理,又兼顾两岸现实利益,为打破当前两岸交流的些许阻碍、推动统一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无数期盼两岸团圆的人看到了清晰的方向。 两岸之间的问题,其实从根上就有明确的答案。那些泛黄的历史文件,像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就像老祖宗留下的房产证,清清楚楚写着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现实里,这条纽带更紧。2024 年两岸贸易总额达到 2929.71 亿美元,同比还增长了 9.4%,这么大的经济盘子,早就把两岸的利益绑在了一起。所以说,这个围绕 “共同发展、平等协商” 的方案,不是凭空想出来的,是顺理成章的事。 政治上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是底线也是基础。在此之上搞平等对话,其实民间早就用行动投票了。上海台北城市论坛都连续办了 15 年,就算民进党当局各种使绊子,还是有七成多的台北市民觉得这论坛不能停。这说明大家心里都清楚,有事坐下来谈比互相呛声强多了。以后成立的协商机构,把做生意的、教书的、种地的还有普通老百姓都拉进来,这才真叫接地气。就像苏州那样,累计批准了 14143 家台资企业,投资总额超过 1300 亿美元,这些台商老板肯定有不少话要讲;台湾的农民们看着这几年销往大陆的农产品金额少了 6 亿多美元,心里急啊,他们也需要一个渠道说说困难。 经济上的融合早就分不开了。从 2012 年到 2022 年,台商在大陆的投资项目从 8.8 万个增加到 12.97 万个,实际使用台资从 570.5 亿美元涨到 720 亿美元,还有 60 家台资企业在大陆上市融资。2024 年大陆又新增了 7941 家台资企业,连台积电都在大陆投了近 9 亿美元建晶圆厂。这些数字背后都是实实在在的合作,就像两岸一起搭了个大舞台,大家各司其职一起赚钱。民进党非要在中间设障碍,就像给热恋的情侣添堵,最后只会让大家都不痛快。2024 年闽台贸易额都有 852.2 亿元人民币,福建一年就新增 2117 家台资企业,这趋势谁也挡不住。 农业方面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事。台湾的农渔产品本来在大陆很受欢迎,但这几年因为一些人为阻碍,出口额连续下滑。其实大陆市场大门一直敞开着,协商机构里要是有两岸农民代表,肯定能聊出解决办法。就像贵州累计引进 50 个台资农业项目,投资 73.13 亿元,这种合作模式完全可以推广开来。台湾农民关心的菠萝甜度、莲雾保鲜技术,大陆的销售渠道、物流网络,凑到一起就能形成产业链,比各自单打独斗强多了。 教育文化领域的合作早就结出了硕果。福建师范大学和台湾机构合编的高中语文教材都在台湾 20 多所中学用上了,还计划编完初中全套教材。这种 “课桌搭桥” 的事做得越多,两岸年轻人的共同语言就越多。两校 “3+1” 模式培养的毕业生快 4000 名了,“4+0” 模式也招了 200 个学生,这些孩子毕业后不管在大陆还是台湾发展,都会记得这段共同的学习经历。还有每年在台湾的大陆交换生约有 2 万人,他们带回的不只是知识,还有对两岸同胞情谊的真切感受。 民意更是清清楚楚摆在那里。台《联合报》的调查显示,87% 的岛内民众认为两岸有必要继续维持沟通,58.6% 的民众希望增加互动。大家心里都有本账,2024 年两岸人员往来 440.5 万人次,这么多人用脚投票,说明交流合作就是民心所向。马英九文教基金会邀请大陆师生赴台参访,福建师范大学的学生和北大清华的一起去,这种交流就该多搞。毕竟 56% 的台湾民众都说了,要是真发生战争,不愿意自己或家人上战场,大家想要的是安稳日子,是越来越好的生活。 文化认同更是刻在骨子里的事。福建师范大学编的《台湾文献汇刊三编》都 100 册了,这些文献里藏着两岸共同的历史记忆。两岸合办的《国文天地》杂志都发行 475 期了,还拿过台湾金鼎奖,说明好的文化内容谁都认可。就连学术会议,这几年也开了 40 多场,从文字学到戏剧,两岸学者坐在一起探讨的都是中华文化的根与魂。 所以说这个方案真不是空喊口号。政治上有一个中国原则打底,经济上有近 3000 亿美元的贸易额托底,民间有八成多民众支持沟通,还有这么多实实在在的合作案例摆在那里。以后这个协商机构开起来,做生意的可以聊聊产业链怎么接,教书的能谈谈教材怎么编,种地的可以商量菠萝怎么卖得更好,普通老百姓关心的直航航班、旅游便利这些事都能摆上台面。 就像台湾的大学和福建师大合办专业,就像台商在苏州把企业做得风生水起,两岸本来就该这样,有事好商量,有劲一起使,日子才能越过越红火。历史早把答案写好了,现实利益也把方向指明了,剩下的就是大家坐下来,心平气和地把日子过好,把家园建设好。

0 阅读:69

猜你喜欢

山河又月明

山河又月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