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终于醒了?原以为俄罗斯背后最铁的盟友,是伊朗和朝鲜,结果绕了一圈才发现:真正能让俄罗斯稳住阵脚的,竟是那个一直没开口,也从未送过一发军援的国家——中国! 2022年冲突刚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就放话,要靠制裁把俄罗斯经济“打回石器时代”。能源禁运、金融断联、科技封锁,几乎把能想到的招都用上了。欧盟甚至放狠话说,要让俄罗斯的石油卖不出去,天然气运不进来。 结果呢?欧盟自己先乱了套!2023年冬天,欧洲老百姓为了取暖,不得不排队买木柴;德国不少工厂因为能源太贵,干脆停了产,全年GDP只勉强增长0.4%,比二战时候还惨。 可俄罗斯这边,2023年的GDP反而涨了3.6%,这反差背后,全是中国在经济上给俄罗斯搭的“梯子”——没送过一发炮弹,却用实打实的贸易合作让俄罗斯站稳了脚跟! 2023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突破1.07亿吨,同比增长24%,这相当于俄罗斯每出口五桶原油就有一桶送到了中国,直接让俄罗斯重新坐上中国最大原油供应国的宝座。更妙的是,这些原油价格还比沙特的便宜了14%左右,咱们得了实惠,俄罗斯也保住了能源收入这条生命线。 天然气方面更不含糊,"西伯利亚力量"管道2023年对华供气227亿立方米,比上一年增加近五成,比合同义务还多送了7亿立方米,就像给俄罗斯能源经济上了份双保险。 这边欧盟国家还在为断了俄罗斯能源闹"气荒",那边中俄贸易早已热火朝天。2023年两国贸易额直接冲到2401亿美元,同比增长26.3%,提前超额完成了2000亿美元的目标。 最显眼的是中国汽车在俄罗斯的表现,西方车企一撤退,中国品牌立马填上了空缺。2023年中国汽车在俄销量突破55万辆,市场份额从17%暴涨到49%,奇瑞、哈弗这些品牌直接霸占了销量榜第二到第七名。 不光是汽车,手机、家电这些日用消费品也一样,华为、小米的手机,海尔、美的的家电在俄罗斯超市里越来越常见,毕竟谁也不想因为政治原因天天用高价劣质货。 金融战场上的反击更精彩。西方把俄罗斯踢出SWIFT系统时,大概没料到人民币会成"救场英雄"。2023年中俄贸易中95%都用卢布和人民币结算,其中人民币占了六成,俄罗斯外汇储备里人民币的比例更是飙升到35%。 据说,莫斯科甚至成了除香港、伦敦之外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交易市场,俄罗斯老百姓存人民币、贷人民币的越来越多,一年里人民币存款就涨了两三倍。俄罗斯中央银行靠卖人民币稳定汇率,卢布在2023年稳稳维持在1美元兑75到85卢布的区间,跟2022年那阵子的暴跌比起来,简直是换了个天地。 以前俄罗斯对华出口基本靠能源,现在农产品、矿产也跟上了。俄罗斯的面粉、牛肉、冰淇淋摆进了中国超市,猪肉也在2024年初正式恢复对华出口。中国对俄出口的机电产品增长69%,高新技术产品增长22.4%,说明双方早已不是简单的"能源换商品",而是产业链深度绑定了。 俄罗斯经济发展部说,2023年非资源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90%,计算机、电子这些高科技行业增速都在30%左右,这背后少不了中国市场的拉动和技术合作的影子。 说起来欧盟也是挺冤,本想靠制裁拿捏俄罗斯,结果把自己逼成了"冤大头",能源价格飙升、工厂倒闭等极端问题接踵而至;而中国则用实实在在的市场需求,给俄罗斯经济撑起了一片天——2400亿美元的贸易额相当于给俄罗斯送了个"经济安全垫",95%的本币结算让金融制裁成了摆设,源源不断的商品供应让俄罗斯老百姓生活不受太大影响。这种不见硝烟的支持,比送军援更实在,也更长久。 现在再看西方当初"打回石器时代"的预言,更像个笑话。俄罗斯2023年GDP增速不仅超过欧盟,还超过了美国的2.5%,按购买力平价算都成欧洲最大经济体了。 普京在国情咨文里说俄罗斯经济更灵活、更多元化,这话没吹牛。毕竟当一个国家能把能源、粮食、矿产这些硬通货,换成稳定的市场、可靠的货币和急需的商品时,所谓的制裁不过是让它换了个更舒服的姿势发展而已。 而这一切的背后,中国这个"没开口的盟友",其实早就用贸易数据写下了答案……
乌克兰如果帮助菲律宾制造无人机,必败无疑,而且会加速溃败。乌克兰驻菲律宾大使表示
【9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