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便的黄金轮回:从争抢的“黑金”到被遗忘的宝藏!

掘密探索 2025-09-12 16:46:39

当今社会最大的浪费是人类的粪便:曾经人类粪便是个宝,城里经常发生为抢粪便而争斗不是新鲜事,而今天不仅城市里而且农村里粪便都成了污染物被处理,处理成本不计其数。 以前没化学肥料的时候,粪便那就是农业的“命根子”,明朝北京城一年能攒近百万吨人粪尿,全被运到周边农村当肥料,形成了“城里人拉屎,乡下人种地”的循环。   20世纪50年代,还有农民为了抢粪肥,能吵到动手打架,每个生产队都派专人跟城里的粪站“套近乎”,那时候,粪便不光是肥料,还是“硬通货”。   为啥粪便这么值钱?因为它含氮、磷、钾,还有有机质,能改善土壤,比化学肥料更“养地”,老一辈农民常说:“粪肥上多了,地都发黑,庄稼长得壮实!”   化学肥料一普及,粪便立马“失宠”了,1983年,北京近郊的农民头一回拒绝接收城里的粪便,《北京日报》还专门报道,说这是“粪肥危机的开端”。   现在呢?城市里90%的粪便都跟着下水道进了污水处理厂,和生活污水混在一起处理,不光成本高,还把粪便里的营养都浪费了。   农村更“简单粗暴”——超七成的粪便直接排到河里,或者用化粪池简单处理一下,结果水体富营养化,鱼都活不了。   说白了,粪便从“资源”变成“污染物”,就是因为现在种地讲究效率,化学肥料见效快、运输方便,粪便处理又麻烦又费钱,自然没人要了。 不过,粪便的“黄金时代”还没彻底结束,在上海崇明区,有10个人粪尿处理中心,把粪便发酵成有机肥颗粒,一吨能卖800块,种果蔬的抢着要。   山东的环保企业搞了个移动式处理设备,24小时就能把粪便变成有机肥粗成品,成本比传统方法低一半。   现在养猪场用“干湿分离+发酵”技术,把猪粪变成液体生物有机肥,直接浇果树……这些例子说明,只要技术到位,粪便还是能“变废为宝”的,中国科学院的研究更给劲儿,全国人粪尿要是能有效利用,每年能替代30%的化学肥料呢!   粪便从“宝”到“废”再到“宝”的轮回,其实反映了人类对资源认知的变化,以前技术落后,只能靠粪便;后来追求效率,就扔了它;现在资源紧张、环保压力大,又得重新重视它。   但光有技术不够,还得改变观念,农民得相信“有机肥比化肥更养地”,城市得把粪便分类收集、资源化利用的链条建起来,政府得给补贴、出政策,毕竟,粪便的“黄金价值”从来都在,只是被我们暂时忘了。   说不定哪天,超市里卖“人粪尿有机肥种的蔬菜”,咱们吃着吃着,还能想起明朝粪夫们抢粪的热闹场景,历史就是这么爱开玩笑,又在轮回里往前跑。

0 阅读:439

评论列表

感动

感动

2
2025-09-12 23:29

主要是砖家觉得还是化肥种出来的东西吃着好吃

掘密探索

掘密探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