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国防部长 Denys Shmyhal报告说,德国国防公司莱茵金属公司将在乌克兰安全地区建造一座新工厂,用于生产炮弹。 最近乌克兰国防部长透露,德国莱茵金属公司要在乌克兰安全地区建炮弹工厂,双方负责人还在伦敦见了面。 乌克兰对炮弹的需求有多迫切?前线士兵每天都要消耗大量弹药,可本土生产一直跟不上。 苏联时期留下的军工体系早就老化,生产的152毫米炮弹和北约标准的155毫米火炮不兼容,想转产又卡在技术和官僚流程上。 去年有私营企业想和捷克合作生产155毫米炮弹,结果因为审批太慢,计划一拖再拖,这种情况下,德国企业的介入就像雪中送炭。 莱茵金属选择在乌克兰建厂,可不是单纯的慈善行为,这家德国军工巨头近年来业绩飙升,2024年营业利润增长61%,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俄乌冲突带来的订单。 在乌克兰设厂,既能降低运输成本,又能直接贴近战场需求调整产能,更长远来看,这是在为战后东欧市场布局。 乌克兰重建需要大量军事装备,提前扎根能抢占先机,莱茵金属CEO就曾公开表示,要把乌克兰打造成欧洲东部的军工产业新基地。 德国政府在背后的支持也不容忽视,为了促成合作,德国专门修改了军品出口法规,简化技术转让流程,还提供出口信用担保。 这种政府与企业的联动,既符合德国强化欧洲防务自主的战略,也能通过乌克兰这个支点,在东欧扩大影响力。 毕竟,随着美国逐步减少对乌援助,欧洲需要填补这个空缺,维持对地区安全的掌控。 具体到工厂运营,选址利沃夫州亚沃洛夫工业园区很有讲究,这里距离波兰边境只有30公里,原材料和成品运输都很方便。 工厂采用德国最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生产效率比传统工艺高40%,为了确保安全,工厂建了地下掩体,还配备了防空系统。 首批产品预计年底交付,每月能供应1万发炮弹,除了满足乌军需求,未来还可能出口到其他欧洲国家。 不过,合作也面临现实挑战,莱茵金属在德国本土的工厂15个月就能建成投产,乌克兰项目却因为官僚主义拖延了一年多。 乌克兰国防部的审批流程繁琐,合同谈判进展缓慢,让企业头疼不已。 对乌克兰来说,这种合作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德国技术和资金能快速提升本土军工能力,减少对外国援助的依赖。 另一方面,过度依赖外资可能导致技术主权流失,战后重建也可能被外部资本主导。 乌克兰战略工业部长曾表示,要通过这种合作培养本土人才,但实际效果如何,还需要时间检验。 总的来看,莱茵金属在乌克兰建厂是俄乌冲突背景下多方利益博弈的结果,它既是德国军工企业全球扩张的一步棋,也是乌克兰在战火中寻求生存与发展的无奈选择。 随着工厂的逐步投产,其影响将不仅限于战场,还可能重塑东欧的军事工业格局。 未来,我们或许能从这座工厂的运营中,看到更多关于现代战争、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交织的故事。 参考资料:财联社《德国军工龙头新工厂投产 将成欧洲规模最大弹药生产基地》
乌克兰国防部长DenysShmyhal报告说,德国国防公司莱茵金属公司将在乌
观今言史啊
2025-09-12 14:46:49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