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0年,被囚禁多年的于禁回了曹魏,曹操这时已经西去。邺城城门的铜钉在冬日里

历史阅读者 2025-09-12 09:45:44

公元220年,被囚禁多年的于禁回了曹魏,曹操这时已经西去。邺城城门的铜钉在冬日里泛着冷光,于禁攥着缰绳的手微微发抖。他望着城头斑驳的“魏”字大旗,恍惚间仿佛又听见曹操在营帐中大笑,酒爵碰击案几的脆响穿透十二年的光阴,扎得他眼眶生疼。 ​​押解他归来的东吴士卒早已离去,空荡荡的长街上,只有几个孩童指着他窃窃私语。于禁下意识扯了扯破旧的披风,脖颈间那道当年被关羽羞辱时留下的鞭痕,在寒风中又泛起细密的痒。转过街角,他看见自家朱漆剥落的门楣,门环上还挂着去年未摘的艾草——原来连家人都当他早死了。 ​​消息比马蹄更快地传到洛阳。曹丕正在校场看新兵演武,长枪相撞的金铁声里,有人附在他耳边低语。少年魏王手中的马鞭突然狠狠抽在马鞍上,惊得坐骑前蹄腾空。那日黄昏,于禁跪在太极殿前,额头贴着冰凉的青砖,听着头顶传来曹丕漫不经心的声音:“父亲常说将军有古名将之风,如今看来......”话音未落,殿外突然传来凄厉的哭声——那是庞德之子庞会,正抱着父亲的牌位在宫门外长跪不起。 ​​深夜的书房里,曹丕摩挲着父亲留下的兵书,烛火将他的影子拉得老长。于禁当年在宛城力挽狂澜的英姿,与关羽水淹七军时跪地乞降的画面,在他眼前交替闪现。第二日,宫廷画师奉命在太庙墙壁上绘制关羽水淹七军的壁画,于禁颤巍巍站在画前,看着画中自己披头散发跪地求饶的模样,喉间涌上腥甜。当夜雨打芭蕉时,这位三朝老将在府中悬梁自尽,只留下一封写给曹丕的绝笔信:“臣非怕死,实欲再见魏王一面......” ​​这场跨越十二年的归来,终究成了曹魏朝堂最锋利的刀。有人说于禁晚节不保,活该受辱;也有人望着太庙中那幅壁画摇头叹息——当年那个能让曹操说出“虽古名将,何以加之”的五子良将,竟落得如此下场。但没人敢说破的是,曹丕执意羞辱于禁,何尝不是在敲打那些跟随父亲南征北战的老将?当权力的交接需要立威,昔日功臣便成了最好的祭品。 ​​历史总爱把英雄的末路写成戏本,却很少有人记得,于禁被押往荆州的船上,曾望着江水喃喃自语:“若能再见丞相一面......”可命运最残忍之处,莫过于让你活着归来,却发现一切早已物是人非。那些未说出口的忠诚与悔恨,最终都化作邺城冬日里的一声叹息。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42
历史阅读者

历史阅读者

欢迎关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