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23岁的抗战英雄郑苹如被押到城外小树林,特务猥琐的笑道:“这么漂亮,

孙玉俊说 2025-09-11 21:43:34

1940年,23岁的抗战英雄郑苹如被押到城外小树林,特务猥琐的笑道:“这么漂亮,下不去手啊”。正在这时,郑苹如提出一个要求,特务听后心生怜悯,成全了她。 在1940年的上海滩,一位23岁的年轻女子郑苹如,正面临生死关头。她被押至城外小树林,行刑特务面对她的容貌发出猥琐笑声:“这么漂亮,下不去手啊。”就在枪口即将扣动之际,她提出一个要求,特务竟生出怜悯,成全了她。这段往事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郑苹如的父亲郑钺早年参与同盟会活动,母亲木村花子来自日本名古屋。她从小在上海长大,精通日语,曾就读上海法政学院。1933年至1934年间,她在私立民光中学学习,当时丁默邨担任校董,这为后来事件埋下伏笔。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她目睹城市遭受侵略,决定投身抵抗。国民党中统局注意到她的语言优势和社交能力,招募她从事情报工作。她起初负责收集日伪情报,利用家庭关系接近日本圈子,传递信息给地下组织。她的外貌曾在《良友》画报封面曝光,成为上海知名人物。这段经历让她在情报界崭露头角,但也增加了暴露风险。她的家庭背景让她在中日冲突中立场坚定,反对日本军国主义扩张。 1939年,郑苹如接到中统高层命令:除掉丁默邨。此人原为国民党成员,后投靠汪精卫,建立76号特务总部,负责镇压抗日力量,造成大量爱国者遇害。丁默邨为人谨慎,喜好女色。她利用旧日师生关系,制造电车偶遇,两人交换联系方式。 随后,她频繁与他会面,逐步赢得信任,成为其私人秘书。这让她获取丁默邨行程和内部情报。中统安排多次刺杀行动。第一次计划在万宜坊路口,她引丁默邨经过预设点,枪手埋伏开火,但丁默邨车辆防护严密,仅造成轻微损伤。另一次约他购物,枪手在店外待命,但丁默邨警觉性高,行动流产。这些失败源于情报泄露和丁默邨保镖警惕。 1939年12月21日晚,关键刺杀发生在静安寺路西伯利亚皮草行。她约丁默邨试衣,四名中统枪手伪装顾客,突然开枪。混乱中,子弹击中丁默邨保镖和司机,丁默邨仅受轻伤逃脱。行动暴露,她试图掩饰,但丁默邨生疑。刺杀失败原因包括枪手经验不足和现场突发变故。丁默邨下令调查,很快锁定她身份。她被捕后关押在忆定盘路76号总部。审讯中,她遭受严刑拷问,但坚称刺杀系个人恩怨,因丁默邨移情别恋而雇凶泄愤,未透露组织秘密。这显示了她对任务的忠诚,但也暴露了行动的仓促。 郑苹如被捕后,丁默邨一度犹豫是否处决。他作为旧识,对她有好感,但汪伪内部权力斗争激烈。李士群视丁默邨为对手,利用此事施压。丁默邨妻子赵慧敏嫉妒心强,联络其他汉奸眷属,推动加速处决。她们多次探视郑苹如,施加压力。1940年春节前,李士群瞒着丁默邨下令秘密执行。郑苹如被押至上海郊外小树林。行刑特务林之江面对她,发出猥琐评论。她提出要求:从背后射击,避免毁容。特务同意这一愿望,执行枪决。她年仅23岁牺牲,遗体被草草处理,郑家试图赎回但遭拒。 郑苹如牺牲后,她的父亲郑钺在悲痛中离世,哥哥和未婚夫也在抗日战场阵亡,整个家族成为忠烈。丁默邨继续在汪伪政权活动,直至1947年被捕,受审后处决。李士群1943年被日方毒杀。 抗战胜利后,郑苹如事迹渐被认可,国民党调查局追认她为烈士。她的故事影响文学和影视。张爱玲以其经历为蓝本创作小说,李安2007年改编成电影《色戒》,引发广泛讨论。2009年,上海为她树立雕像,纪念她的贡献。这段历史反映了抗日时期情报战的残酷与个人牺牲。

0 阅读:111

猜你喜欢

孙玉俊说

孙玉俊说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