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就是大脑“上火”了,用这个方子“清肝火”,眨眼耸肩就好了! 很多家长跑遍医院,试过各种方法,却总不见根治,其实老祖宗早就给我们指了明路—— 抽动症看似是小动作多,本质就是孩子大脑“上火”了,也就是中医说的“肝风内动”。 只要用对清肝火、平肝风的方子,再配合调理,孩子的眨眼、耸肩自然能好,而且巩固后复发率能低于5%。 现代家长总担心西药副作用,却忘了中医调理的精妙。 中医认为,孩子肝常有余,若平时吃多了辛辣、甜腻零食,或经常熬夜、看电子屏幕,就会耗伤肝阴、滋生肝火,肝火上扰大脑,便引动肝风,出现挤眼、耸肩、喉中发声等抽动动作。 就像炉火太旺会烧得柴火“噼啪乱跳”,肝火太盛,孩子的身体也会不受控制地 动起来。 多年临床中,我常用一个清肝火、平肝风的基础方,再根据孩子体质加减,效果很可靠: 基础方:钩藤 、白芍 、菊花 、茯苓 、陈皮 、甘草 。 这个方子的妙处在于标本兼顾: 钩藤、菊花能直接清肝火、散肝风,就像给旺炉泼上冷水,快速缓解眨眼、耸肩等表层症状; 白芍养血柔肝,补回被肝火耗伤的肝阴,从根本上减少火源; 茯苓、陈皮健脾化痰,避免脾虚生湿加重肝风;甘草调和药性,保护孩子娇嫩脾胃。 很多家长问:“怎么知道孩子是不是肝火旺盛?” 其实很简单,观察这几个表现:除了抽动动作,孩子还爱发脾气、易烦躁,晚上睡不安稳、翻来覆去,有的还会口干、眼屎多,舌苔偏红、脉弦细—— 这些都是肝火扰神的典型信号。 就像去年接诊的8岁男孩小宇,挤眼、耸肩、清嗓子快一年了,妈妈说他脾气像“小炮仗”,一点不顺心就哭闹,晚上还总说脑子乱睡不着。 我看他舌红苔少,脉弦数,正是肝火旺盛、肝风内动的证型。便用基础方加了麦冬5g滋阴润燥,再减菊花用量避免寒凉伤脾。 同时嘱咐家长:停掉孩子爱吃的辣条、巧克力,每天看电子屏幕不超过20分钟,晚上9点前睡觉。 用药21天后,妈妈反馈小宇清嗓子的次数少了;三周后,挤眼、耸肩的频率明显降低;坚持调理三个月后,抽动症状基本消失。 我又用原方稍作调整,让他巩固两个半月,至今随访半年,没有复发。 但这里必须提醒家长:再好的方子也不能照搬。 同样是抽动症,有的孩子偏痰湿重,要加半夏、苍术化痰;有的偏阴虚,要加生地、麦冬滋阴,必须辨证加减。 我坐诊这些年,见过太多因盲目用药耽误病情的孩子,所以一定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 抽动症不疑难杂症,更不是治不好。只要认准肝风内动这个根,用对清肝火、平肝风的方子,再改掉伤肝的坏习惯,孩子自然能摆脱抽动,健康成长。
抽动症就是大脑“上火”了,用这个方子“清肝火”,眨眼耸肩就好了! 很多家长跑遍医
灵松谈育儿
2025-09-11 18:42:09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