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陈赓的车在哈尔滨被一个交警拦下,他直接拉开车门坐到车里,随后对司机说了一个地址,警卫员刚想赶他下去,就被陈赓一个眼神制止。 陈赓1903年生在湖南湘乡一个军人家庭,从小接触军事环境,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那时候革命浪潮正起,他很快就投身其中。1924年考进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认真,毕业后留校当连长和副队长,在东征里带队打仗,身上挨了好几枪,还坚持指挥。1926年去苏联学军事和情报,学成回来掌握了不少技术,帮着党做事。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在混乱中组织队伍转移,躲开敌人追捕。1928年在上海干情报工作,晚上偷偷传递消息,避开警察盘查。1931年当上红四方面军第十二师师长,在鄂豫皖打仗,指挥士兵挖战壕,布置火力,多次挡住敌人进攻。这些经历让他积累了不少实战本事,也练就了沉稳作风。 1933年陈赓在上海被叛徒出卖抓起来,敌人押着他过街关进牢房,后来宋庆龄和党组织想办法营救,他才脱险。出来后当红军步兵学校校长,带着学员练射击和战术,在操场上手把手教。长征时候任中央纵队干部团团长,领队过雪山草地,处理补给难题,指挥搭桥渡河,保证队伍前进。抗日战争打响,他当八路军386旅旅长,在太行山设伏打日军,士兵埋伏山坡,等敌人进圈就开火。他还管太岳军区,当司令员布置防御,组织夜袭,战略上总能抓住关键。新中国成立后,他转到国防科技教育,担任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副总参谋长和国防部副部长,负责建校,推动军队现代化。这些岗位让他从战场转向后方建设,贡献不小。 新中国刚成立,军队需要正规化和现代化,毛主席决定办一所高等军事工程学校,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这任务点给了陈赓。他有黄埔背景和工程素养,适合干这事。1952年开始筹备,1953年4月在哈尔滨动工,建教学楼实验室宿舍食堂,硬件一步步齐全。陈赓放下将军架子,四处找人才,筹资金,亲自带队求贤。那时候他忙着建校,经常外出办事。学院初期设空军炮兵海军装甲兵工程兵五个系,还有预科,后加防化,形成完整体系。1959年中央军委调整目标,培养研究设计制造的工程师,提出先进专业集中常规分散策略,为多学科发展打基础。后来学院覆盖原子导弹计算机电子等领域,依托高校资源,成为军工平台。 1953年6月某天,陈赓从学院工地坐车去市区办事,路上进入闹市区,被一名交警拦住。那交警走近车窗,拉开后门坐进后座,坐在陈赓旁边,对司机说去市警察局。司机和警卫员愣住,警卫员伸手想赶人,陈赓用眼神制止。司机只好开车去警察局。到门口,哨兵敬礼开门,陈赓下车,让警卫员去叫市长吕其恩。吕其恩赶来,陈赓指着交警说这是你们单位的人,路上拦车要送我来,我就顺道看看你。吕其恩吃惊,说这事他处理,请陈赓进去。这交警行为反映官僚作风,脱离群众,以权压人。陈赓没发火,而是借此机会推动整改,显示出他处理问题的智慧。 交警拦车事件暴露了当时一些干部作风问题,交警没认出陈赓,就随意上车指挥,体现出脱离实际的毛病。陈赓选择顺着去警察局,而不是当场发作,体现了他的冷静和策略。他知道这不是个案,而是普遍现象,需要从根上治。叫来吕其恩后,吕其恩意识到严重性,马上表态处理。陈赓用这事教育大家,强调党员干部要接地气,不能高高在上。这事件发生在建校关键期,陈赓一边忙学院,一边关注地方作风,显示他全面视野。哈尔滨当时是东北重镇,新中国工业基地,作风问题影响建设大局,陈赓的举动及时纠偏。 吕其恩召集会议,指出这行为是官僚主义恶果,要求党员干部以此为戒,开展整风运动,整治脱离群众以权谋私。陈赓没止步,联系吕其恩建议从党内抓起,从领导干部做起,加强思想认识,端正党性,再建制度监督权力。整风在哈尔滨展开,改善作风。陈赓继续建校,1953年9月1日第一批学员入学,报到时学员排队登记,学院五个系运转起来,后增防化,发展多部门。陈赓领导下,学院聘苏联专家,学员学操作仪器实验,推动国防科技人才成长。他在岗位上贡献,直至完成任务。这些发展为军队现代化打下基础,哈军工成为重要起点。 整风运动后,哈尔滨党员干部自查,调整工作,作风更实。陈赓的指导让运动深入,从思想到制度双管齐下,避免表面文章。学院建设同步推进,1959年调整为培养军事工程师,策略上集中先进分散常规,积累经验。学院后来设十余部门,覆盖各军种尖端技术,依托高校,形成综合平台。这体现了新中国对国防科技的重视,陈赓的角色关键。他从革命战争转到教育,适应新形势,贡献突出。事件和建校交织,展现了那个时代领导干部的责任感。
特批享元帅待遇的开国将军,同时拥2位合法妻子,资历比朱德还老1955年9月27
【7评论】【1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