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中共陕西省委书记杜衡被捕后叛变,供出了梁德元。梁德元预感事情不妙,嘱咐身边人,如1933年夏日的兰州城,一场危机正在悄然逼近。中共陕西省委书记杜衡被捕后的叛变,如多米诺骨牌般影响着各地的党组织。 远在甘肃的中共甘宁青特委书记梁德元已经感受到了危险。这位29岁的山东汉子对身边同志说了一句话:“如果我被捕牺牲,把我的头割下,放在脸盆里,顺着黄河飘,我便可以回山东老家了。” 话语中透着革命者特有的乐观和对故土的眷恋,梁德元1904年出生在山东昌乐县梁家庄的一个农户家庭,17岁时考入青岛公立职业学校商科。 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进步思想如春潮涌动。1924年,年仅20岁的梁德元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随后转为共产党员。 1925年青岛党团组织遭到破坏后,梁德元开始了长达八年的转战生涯。从黄海之滨到内陆腹地,他的足迹遍布上海、湖北洪湖苏区、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等地。 1933年初,梁德元和张德生从宁夏赶赴兰州,先后担任中共甘宁青特委军委书记和特委书记。工作环境异常险恶,但革命工作必须继续。 为了掩护身份,梁德元以国民党新一军教导队政治教官的合法身份开展地下工作。白天他给学员上课,晚上则埋头编写党的文件和传单,经常工作到深夜。 更令人惊讶的是,他们甚至把揭露蒋介石和甘肃省主席朱绍良罪行的标语,直接贴到了省政府中山堂和朱绍良公寓门口。这需要何等的胆识和智慧。 然而杜衡的叛变改变了一切,他向国民党当局供出了包括梁德元在内的大量党的机密信息。消息传来,梁德元明知自己已经暴露,却依然坚持工作。 1933年8月7日上午8时,国民党一师二旅五团包围了兰州东校场,梁德元被捕。敌人以为抓到了重要人物,准备从他身上获取更多情报。 审讯室里,梁德元面对各种威逼利诱毫不动摇。敌人对他施以抽皮鞭、垫砖头、压杠子、钉竹签、灌辣椒水、背上烧香等酷刑,他始终咬紧牙关。 甚至甘肃省主席朱绍良也亲自出马,软硬兼施想要撬开他的嘴。但梁德元不仅拒绝招供,反而痛斥朱绍良等人的罪行。 两个多月的折磨没有击垮这个山东汉子的意志,1933年10月19日黎明,在兰州安定门外城隍行宫,29岁的梁德元走完了他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梁德元曾与战友王健三合写过一首诗:“黄河滔滔碧浪翻,志士战斗金城关,若得他日红旗展,天翻地覆万民欢。”这首诗寄托着他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 在那些艰苦斗争的岁月里,同志们发现梁德元从不谈论家庭和个人私事,所有的心思都扑在革命事业上。他用自己的坚守换来了党组织和同志们的安全。 梁德元牺牲86年后,他的革命精神依然在传承。2019年,他的孙子梁锦业向内蒙古乌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申请追认祖父为烈士。 经过详细调查核实,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于2020年正式追认梁德元为革命烈士。这份迟到的荣誉,是对一位革命者最好的纪念。 回望历史,是什么样的信念力量支撑着这些革命者在生死关头依然坚贞不屈?或许正是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人民的深切关爱,让他们能够超越个人生死,成就不朽的精神丰碑。果我被捕牺牲,把我的头割下,放在脸盆里,顺着黄河飘,我便可以回山东老家了..... 信源: 乌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一张迟到半个多世纪的〈烈士光荣证〉》 中国军网(来源:中华英烈网)——《梁德元》
陈赓和教员有渊源,但是并不亲近。教员青年时代做农村调查。晚上住陈赓家里,第二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