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eSIM手机产业链梳理分析!
苹果正式发布仅支持eSIM的iPhone Air,标志着eSIM技术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应用加速落地。eSIM具备使用灵活、安全高效等优势,尤其适配全球旅行、物联网多场景需求。同时,中国电信等运营商表态eSIM手机业务即将开放,进一步推动产业链从技术到商业落地的进程。这一事件将从终端需求侧,带动eSIM全产业链的发展,且eSIM在车联网、工业物联网、卫星通信+6G等领域的延伸应用,也为产业链打开长期成长空间。
1. 日海智能
业务核心:全资子公司芯讯通是全球eSIM模组核心供应商,与苹果供应链深度绑定。
技术优势:联合英飞凌、Kigen推出eSIM模组SIM7070,适配苹果手表、iPhone等终端,技术通过欧洲认证,极有可能成为苹果eSIM入华的国内独供。
市场地位:芯讯通的eSIM模组已切入苹果、华为供应链,2025年全球eSIM连接数预计超250亿,公司市值尚未充分反映订单确定性与行业高景气潜力。
2. 新恒汇
技术壁垒:国内唯一掌握柔性引线框架核心技术的封测企业,eSIM封装良率超85%,通过抗量子攻击认证,满足美国GENIUS法案安全标准;柔性引线框架全球市占率第二,仅次于法国Linxens。
合作布局:为紫光国微等提供eSIM封测服务,同时卡位华为“低轨卫星+eSIM”架构,技术适配天地一体化6G网络,是华为Mate 80卫星通信eSIM的核心供应商。
增长逻辑:eSIM业务增速超50%,叠加低轨卫星带宽升级与华为量产备货,成长空间显著。
3. 澄天伟业
产能优势:具备eSIM从晶圆到成卡的全流程生产能力,月产能6000片晶圆,深圳基地新增500万片模组产线2025年Q3投产,优先承接特斯拉、蔚来车联网订单。
市场拓展:海外销售占比超60%,智能终端批量交付并通过运营商备案测试;液冷技术延伸至AI服务器与新能源汽车,2025年一季度收入显著提升。
4. 东信和平
场景覆盖:以eSIM为核心的数字身份安全产品覆盖车联网、工业物联网、消费电子等领域,为比亚迪、蔚来等车企定制的eSIM模组实现规模化交付,工业级安全模组中标多个国家级智能制造项目。
技术认证:全球首个通过GSMA eIM认证的企业,平台接入设备超200万,服务20国运营商,中标中国移动1.5亿平台订单。
5. 紫光国微
市场地位:中国eSIM产业先行者,国内eSIM芯片市占率超60%,多品类eSIM解决方案已在全球众多国家商用。
技术能力:国内首个实现eSIM晶圆级封装商用的企业,芯片支持-40℃至105℃宽温域运行,擦写次数达50万次,数据保持时间20年;通过GSMA SAS-UP认证,成为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物联网eSIM芯片主力供应商。
6. 广和通
模组优势:Fibocom 5G模组全面支持eSIM,与中国联通签署eSIM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发布全球首款5G+eSIM模组,覆盖超500万用户。
场景落地:5G eSIM模组批量交付可穿戴设备及车联网领域,中标深圳通200万张eSIM卡项目;工业自动化终端渗透率超50%,智慧城市项目落地32国。
7. 思特奇
平台服务:国内少数能为运营商提供eSIM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的企业,覆盖空中写卡、密钥管理到终端适配全流程,服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
产品延伸:eSIM芯片已应用于智能终端,与中国联通联合发布全球首款5G+eSIM模组。
8. 神州泰岳
运营支撑:为中国移动超级SIM卡业务提供全链路技术支撑,包括运营平台开发、各省定制化服务及市场推广,省级运维效率提升40%。
安全认证:覆盖物联网安全认证,基于eSIM技术开发多款产品,业务进展顺利。
9. 中国联通
政策推动:国内eSIM政策核心推动方,2025年已在25省市重启eSIM服务,物联网连接数超3亿,自有eSIM平台商用化,推出全球上网APP支持跨境运营商切换。
生态合作:联合中兴发布eSIM云电脑PAD,探索“无卡化办公”;与广和通、思特奇等企业深度绑定,推动5G+eSIM在垂直行业拓展。
10. 中国移动
政策先发:实控人2020年获准“开展物联网等领域eSIM技术应用服务”,系统升级加速,逐步开放业务;作为运营商参与eSIM生态建设,推动物联网场景全面解冻。
业务落地:eSIM技术应用于智能电表、共享单车等场景,联合设备商推进eSIM在工业物联网、车联网等领域的规模化商用。
二、总结
苹果发布eSIM手机与华为Mate 80搭载“低轨卫星+eSIM”架构,标志着eSIM技术从“可选项”变为“刚需”,产业链进入爆发期。短期看,模组制造、封测、平台服务直接受益于终端需求与运营商重启业务;长期看,eSIM在车联网、工业物联网、卫星通信+6G等场景的延伸打开成长空间。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