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大陆遇冷才明白:大陆并不是非他不可,是他高估了自己的分量! 今年 6 月 14 日到 27 日,马英九又来大陆了,这是他卸任后第四次踏上大陆土地,率台湾青年从厦门海峡论坛一路走到甘肃敦煌,还去了天水参加公祭伏羲活动。 说是搞文化交流,可这次跟往前真不一样:机场没有欢迎人群,官方报道就几行字,连国台办发言人都只是例行公事提了一句。 最有意思的是在敦煌,他大谈 "和平民主统一要尊重台湾人民意愿",结果现场一片安静,后来国台办直接出来表态,说台湾前途必须由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决定 —— 这等于当众给他的话划了重点,也暴露了一个事实:大陆民众对他的态度,早就变了。 要清楚地感受这变化,得先看看前几次的待遇。 2023 年马英九第一次来祭祖,国台办主任亲自接机,媒体长枪短炮追着拍;2024 年清明再来,还能参加公祭黄帝典礼,规格可以说相当高了。 因为之前他任内确实干过些实事:2008 年实现两岸 "大三通",签了 ECFA 协议,光关税优惠就给台湾省了 88 亿美元,两岸贸易额从 2010 年的 1453.7 亿美元,涨到 2022 年的 3196.8 亿美元,翻了整整一番。 2015 年 "习马会" 上,他还明确承认 "九二共识" 是共同政治基础。 以往大陆是希望通过支持他这样的政治人物,推动两岸关系往好里走,给台湾民众看看和平发展的好处。 可马英九的态度,相比之下就有些微妙,甚至有人觉得,他把大陆的善意当成了自己的政治资本。 马英九任内一边说坚持 "九二共识",一边用着有台独倾向的陆委会主委;嘴上喊着 "振兴中华",却在历史课纲问题上含糊其辞。 2014 年那次课纲微调,明明只是去掉 "一边一国" 这种分裂字眼,改成符合 "宪法" 的表述,他都没能顶住压力彻底推行。 结果就是,民进党后来能拿着 "去中国化" 的课纲,继续毒害台湾青年,马英九这种 "不统不独" 的骑墙态度,给台独留下了不少的空子。 更让人不齿的是,国民党后来搞 "倒柱" 风波,把公开支持统一的洪秀柱拉下马,这就彻底暴露了他们 "暗独" 的真面目 —— 马英九作为前领导人,对此能脱得了干系吗? 这次来大陆,马英九大概还以为,自己是那个左右逢源的 "和平使者",可时代早就变了。 大陆民众看虽然看到,他带台湾青年参观丝路文化,但更清楚他所谓的 "和平" 本质,是维持分裂现状。 2025 年台湾民调显示,48.1% 的民众怀念马英九时代的两岸和平,但这更多是对赖清德搞 "台独" ,把台湾推向战争边缘的不满,不是真的认同他的路线。 而且民进党上台后,马英九在台湾内部的影响力早就大不如前,国民党现在连明确反对 "台独" 都不敢,他所谓的 "影响力" 不过是自欺欺人。 有人可能会说,他至少推动了两岸青年交流。 这次他确实带了台湾青年来,过去几年也邀请过大陆学生去台湾,但大家别忘了,2019 年在东吴大学,他问台湾学生 "我们国家最南端在哪里",台下一片沉默,最后还是大陆学生答出 "曾母暗沙"。 这说明在他任内纵容的 "去中国化" 教育下,台湾青年的国家认同已经出了大问题,这种情况下搞的 "交流",如果不从根本上反对 "台独",不过是表面功夫。 现在大陆民众对马英九态度变了,根本原因是大家越来越清醒,两岸统一不能指望某个政治人物的善意。 过去我们高规格接待他,是希望国民党能成为反对 "台独" 的力量,可事实证明他们靠不住。 现在解放军一边搞 "海峡雷霆" 演习,一边用 "蟒蛇战术" 收紧封锁圈;美国却因为卖 20 亿美元武器给台湾,最终被我们反制得稀土断供、农产品出口暴跌 39%。 这些都说明大陆解决台湾问题的底气越来越足,已经不需要看谁的脸色。 未来的两岸关系,肯定是大陆实力主导的格局,美国那边特朗普都公开说,台湾 "占美国便宜",台积电核心技术都被搬到美国去了,台独势力想靠外人撑腰,变得越来越不现实。 大陆现在搞的惠台政策,都是面向普通民众的:福建刚出台 17 条措施,台胞不仅能七折买碳票,在宁德锂电企业上班还能每年领 5 万补助。 国台办 4 月刚优化的离境退税政策,把起退点从 500 元降到 200 元,现金退税限额提到 2 万元,这种基于民族大义和国家实力的布局,比某个政治人物可靠多了。 马英九这次遇冷,说到底是他没看清形势,他在敦煌讲 "尊重台湾人民意愿" 时可能忘了,2015 年 大陆就明确表过态,两岸同胞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 现在的大陆早就不是十年前的大陆了,台湾问题的解决,从来不是看哪个政治人物说了什么,而是看 14 亿中国人民的意志。 马英九要是真懂 "振兴中华",就该明确站出来反对 "台独",而不是继续玩文字游戏。
郑丽文:我的目标“不是统一也不是独立”国民党参选人郑丽文9日接受馆长专访。
【27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