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中国抓捕的大量间谍,本以为被过洗脑,结果几乎都是主动投靠,更可怕的是这些人基本都在关键岗位,毕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人士,那么他们为何这么做?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最近国安部披露的几起案子,都让人感到后背发凉。 前不久刚曝光的王某案,就是一个重点科技企业的前技术人员,因为几次所谓的 "专业访谈",把企业的核心敏感信息全给卖了。 这可不是什么被洗脑、被胁迫,就是明明白白的主动投靠,拿着境外咨询公司给的高额好处费,干着卖国求荣的勾当。 更让人揪心的是,这种案子不是个案,近三年公开的案例里,90% 的涉案人员都是本科以上学历,甚至还有不少高知分子,还遍布涉密单位、科技企业这些要害部门。 有人可能会好奇,这些精英们到底图什么?看看 2025 年 8 月通报的余某案就明白了。 这位在能源领域工作的人员,2017 年通过户外活动认识了境外间谍,被几句甜言蜜语和金钱诱惑就勾住了,明知是涉密资料还一次次违规提供,就为了那点报酬。 还有 2025 年 2 月抓的韩某某,是某涉密单位工作人员,就因为长期看境外炫富内容,心里不平衡,于是主动通过社交平台,找到了联系境外间谍组织,明目张胆说要提供涉密资料。 这甚至都没有经过洗脑,分明是利欲熏心、心理失衡,把国家利益当成了个人谋利的筹码。 最主要的是,王某所在的人工智能领域,余某涉及的能源领域,还有 2025 年 1 月破获的间谍团伙案里涉及的半导体、国防项目,全都是国家战略安全的核心领域。 他们泄的每一份数据,卖的每一个秘密,都可能被境外势力用来卡我们的脖子,制定针对性的制裁措施。 就像王某泄密的时候,正好赶上企业面临某国制裁威胁,这时候的情报价值最高,危害也最大。 某部委工作人员主动发邮件投靠境外,在会议室放录音笔窃密,这种行为,也对国家秘密安全的破坏难以估量。 大家可能没意识到,境外间谍的手段,现在是越来越丰富,越来越趋近现实生活,早就不是电影里那种神秘接头了。 2025 年 7 月曝光的案子里,他们连外卖员都盯上了,一份猪脚饭订单,就想让外卖小哥拍涉密单位照片。 对精英人士更是套路满满,学术交流、商业合作、网络交友,甚至街头搭讪都可能是陷阱。 那些背景复杂的境外咨询公司,打着 "专业访谈" 的旗号,专挑企业产品更新、面临制裁这些关键节点上门,精准套取敏感信息。 他们太懂人性的弱点了,金钱诱惑、情感拉拢、抓住个人把柄,总有一款能击中某些意志不坚定的人。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明知对方是间谍还选择了配合? 除了贪财,还有个重要原因是侥幸心理,余某泄密后还想考公务员 "洗白",贺某大学生主动投靠后又自编自导投案戏码,以为能蒙混过关。 但他们实在是小看了祖国的手段,就在他们图谋不轨之时,国家安全机关早就织好了天罗地网。 2023 年修订的《反间谍法》7 月 1 日已经施行,明确了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原则。 国家安全机关这两年打得更狠、防得更严,今年1 月一下子就端了个 45 人的间谍团伙,涉及科技、军工多个领域。 面对这种严峻形势,国家早就拿出了应对方案。 新修订的《反间谍法》中,增设了 "安全防范" 章节,明确了各单位的主体责任。 国家安全部不仅自己侦办案件,更注重发动群众,12339 举报平台,就是专门为大家设立的举报渠道。 对举报有功的还会表彰奖励,贺某虽然犯了错,但因为主动交代并提供线索,最终得到了从轻处罚。 这种宽严相济的政策,就是要让迷途知返的人有机会回头,让心存侥幸的人知道后果严重。 咱们平头百姓虽然不在要害岗位,但也能为祖国安全出份力。 以后但凡遇到要求,拍敏感场所照片的奇怪订单要警惕,接到不明身份的 "访谈" 邀请要核实,发现有人打探涉密信息要举报。 国家安全机关说了,反间谍工作必须依靠人民,这是党的群众路线在隐蔽战线的体现。 每个人都是一道防线,外卖小哥能发现可疑订单,企业员工能识别虚假访谈,社区居民能留意异常人员,这就是最坚实的人民防线。 说到底,这些主动投靠的间谍案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国家安全离每个人都不远,高学历不等于高觉悟,关键岗位更要守住底线。 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境外势力的渗透无孔不入,但只要我们国家机关严打严防,各行各业守土尽责,普通群众提高警惕,就一定能筑牢反间防谍的钢铁长城,让任何企图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都无处遁形。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惠州女子被男同事用水杯砸伤后续,被砸女子陈女士称,自己是销售部,男同事是合同部,
【6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