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九三阅兵中有一位特殊观众,他是少帅张学良的长孙,阅兵结束后,他说:若爷爷能看到今日中国,一定非常高兴![凝视] 张学良将军的长孙张居信,一个在美国出生长大的华裔科学家,却始终保持着对祖国的深厚情感,他的名字是祖父亲自取的,与弟弟张居仰的名字合起来就是“信仰”二字。 1962年出生的张居信,童年时期经常随父母到台湾探望祖父母,张学良晚年在台湾期间,非常重视对孙辈的中华文化教育,张居信曾在采访中提到,祖父经常给他讲述中国历史,特别是抗战时期的往事。 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博士毕业的张居信,本可以在美国科技界继续发展,但1996年他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到北京大学学习中文,这段求学经历让他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文化和历史。 从北大结业后,张居信走访了沈阳的张氏帅府、西安事变旧址等地,在沈阳,他看到了祖父年轻时生活过的地方;在西安,他站在华清池前,回想着1936年12月12日那个改变中国命运的夜晚。 作为科技领域的专家,张居信在斯坦福大学和美国通信企业都有过重要研究经历,2004年,东北大学聘请他担任客座教授,这让他有更多机会回到祖父的故乡东北。 近年来每逢重要的抗战纪念活动,张居信都会受到关注,他曾表示,祖父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发动西安事变,促成国共合作抗日,这是民族大义的体现,今天中国的发展成就,是对先辈最好的告慰。 张居信的经历反映出海外华人后代的身份认同,尽管在美国长大,但家族记忆和文化传承让他始终与祖国保持联系,他让自己的孩子学习中文,了解中国历史,希望这种文化认同能够代代相传。 西安事变距今已近90年,当年的硝烟早已散去,但那段历史仍值得铭记,张学良将军在36岁时做出的抉择,改变了中国抗战的进程,他虽然为此失去自由数十年,但历史已经给出了公正的评价。 如今的中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科技创新日新月异,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从积贫积弱到繁荣富强,这条道路凝聚了几代人的奋斗。张学良将军若能看到今天的中国,想必会感到欣慰。 张居信曾说,每次回到中国,都能感受到巨大的变化,高铁网络四通八达,移动支付便捷普及,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这些变化让他这个在海外生活的华人感到自豪。 作为历史名人的后代,张居信选择了低调务实的生活态度,他专注于科研工作,同时积极促进中美科技交流,他认为,这是对祖父精神最好的传承。 家族记忆的传承并不容易,随着时间推移,亲历历史的老一辈逐渐离去,如何让年轻一代理解那段历史的分量,成为许多家庭面临的课题,张居信通过实地走访、查阅史料、家庭教育等方式,努力让历史记忆鲜活起来。 在全球化时代,像张居信这样的海外华人扮演着特殊角色,他们是文化交流的桥梁,也是历史记忆的传承者,他们的故事提醒我们,无论身在何处,文化根脉都不应被遗忘。 你的家族中有哪些值得传承的故事?是祖辈的创业经历,还是特殊年代的生活记忆?是否想过如何让这些珍贵的记忆传递下去?欢迎分享你的家族故事,聊聊你认为最值得传承给下一代的家族精神是什么。 信源: 张学良长孙:若爷爷能看到今日中国,一定非常高兴——中国新闻网
李敖评价张学良时,坦言“张学良患有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他的原话是这样的:“张学
【5评论】【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