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硅概念梳理:800V车型驱动,产业链迎爆发前夜碳化硅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核心材料

广州陈昊 2025-09-08 10:11:14

碳化硅概念梳理:800V车型驱动,产业链迎爆发前夜

碳化硅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核心材料,是智能汽车实现“续航+智驾”突破的关键所在。随着800V车型渗透率迎来拐点(2023Q3国产电动车渗透率达8%左右,广州车展超20款800V车型亮相),碳化硅行业即将高速放量,产业链上的企业有望迎来发展红利。

一、核心逻辑

需求驱动

碳化硅车型售价逐渐下探至20 - 25万区间,800V高压平台加速渗透。自2024年起,行业正式进入需求爆发期,市场对碳化硅的需求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为产业链各环节企业带来广阔市场空间。

产业链价值

碳化硅产业链覆盖衬底、设备、材料、功率器件等多个环节 ,各环节技术壁垒高。那些具备产能优势或者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将在这场行业发展浪潮中优先受益,有望获取更多市场份额与利润。

二、碳化硅概念标的梳理(附流值与代码)

衬底环节

• 天岳先进(688234,流值197亿):作为碳化硅衬底领域的稀缺龙头,目前行业供需关系紧张,公司已步入业绩爆发期,充分受益于衬底环节的高壁垒与旺盛需求。2025年8月20日,天岳先进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两市唯一“A+H”上市的碳化硅衬底公司,股票代码2631 ,发行价每股42.80港元,全球发售4774.57万股H股,其在行业内的技术领先,市场份额全球第二,2024年推出全球首款12英寸碳化硅衬底,技术专利数量全球前五。

• 晶盛机电(300316,流值531亿):投资21.2亿元建设“年产25万片6寸、5万片8寸碳化硅衬底片项目” ,大规模布局碳化硅衬底产能,规模化效应有望在未来衬底高需求下充分释放,凭借产能优势占据市场高地。

设备环节

• 晶升股份(688478,流值17亿):碳化硅设备龙头,其核心产品半导体级单晶硅炉和碳化硅单晶炉在主业营收中占比颇高。设备作为产业链扩产的核心环节,其需求直接受行业扩产节奏驱动,有望随着行业发展迎来业绩爆发。2025年8月25日晚间,晶升股份发布公告,公司正在筹划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北京为准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权,并同步募集配套资金,进一步增强自身实力。

• 宇晶股份(002943,流值23亿):具备“8英寸碳化硅多线切割机” ,聚焦碳化硅加工设备领域,为衬底等环节提供关键生产工具,随着行业产能扩张,对设备的需求增长,公司业务也将随之受益。

• 露笑科技(002617,流值103亿):早在2019年就签订过金额1.26亿元的“碳化硅长晶成套设备定制合同” ,较早布局碳化硅长晶设备,积累了设备端的技术与项目经验,有望在设备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材料/器件环节

• 东尼电子(603595,流值43亿):布局“年产12万片碳化硅半导体材料项目” ,直接切入碳化硅材料环节,随着材料端需求增长,项目投产后将为公司带来业绩增量。

• 民德电子(300656,流值21亿):推进“碳化硅功率器件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提升高端沟槽型肖特基二极管产能,瞄准新型能源供给领域的功率器件需求,契合市场发展趋势。

• 东微半导(688261,流值60亿):聚焦“以碳化硅为衬底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功率器件” ,直接面向下游应用需求,在下游应用市场中具备先发优势。

• 士兰微(600460,流值未提及):建设“6吋SiC功率器件芯片生产线” ,通过产能扩张来响应市场对碳化硅功率器件芯片的需求,有望在该领域提升市场份额。

• 华微电子(600360,流值未提及):已完成“650V - 1200V、5A - 40A SiC SBD(碳化硅肖特基二极管)”产品开发 ,在碳化硅二极管领域实现产品突破,产品落地后将参与市场竞争。

应用/配套环节

• 蓝海华腾(300484,流值19亿):参与“碳化硅半导体IGBT模块在电控的应用技术”推进 ,聚焦电驱系统的碳化硅模块应用,随着汽车电控技术升级,有望受益于行业发展。

• 闻泰科技(600745,流值未提及):碳化硅技术研发进展顺利,作为行业龙头,一旦技术实现突破,将凭借自身品牌与市场优势推动碳化硅产品快速落地。

间接参股/布局环节

• 立霸股份(603519,流值17亿):通过持有上海瞻芯10%股份间接参与碳化硅领域 ;上海瞻芯2020年已发布工规级基于6英寸晶圆的产品,随着上海瞻芯的发展,立霸股份有望间接受益。

• 天富能源(600509,流值未提及):通过参股天科合达(主营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晶片)间接受益 ,天科合达是碳化硅晶片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在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

• 英唐智控(300131,流值未提及):通过上海芯石设计、新公司配套生产,构建“围绕硅基、碳化硅的模拟电路、大功率器件”等完整产业链条 ,全方位布局碳化硅设计与制造全环节,有望在产业链协同发展中受益。

• 温州宏丰(300283,流值20亿):布局“碳化硅单晶研发项目” ,属于产业链上游材料端的技术探索与储备,为未来在碳化硅材料领域发展奠定基础。

• 阿石创(300706,流值22亿):碳化硅产品为公司众多产品之一 ,业务涉及碳化硅相关材料,但占比或规模相对分散,随着行业发展,其碳化硅业务有望得到进一步拓展。

三、总结

碳化硅产业链由于800V车型的快速渗透,已经进入“爆发前夜”。从衬底、设备、材料到功率器件等各个环节,众多上市公司通过“龙头聚焦核心环节、企业布局产能/技术、间接参股”等不同方式深度参与其中。随着碳化硅车型的持续放量,产业链各环节的需求将不断释放。那些具备技术壁垒、产能规模优势或者卡位核心环节的公司,有望在行业增长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红利,整个板块成长确定性较强,值得投资者持续关注。

(注:资讯来自网络,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0 阅读:25
广州陈昊

广州陈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