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日本之间战争阴云密布,且2025年必有一战,这是日本将领的预言?真的假的? 真的假的先不说,但这话,是日本一位退役将领在十多年前就放出来的。而如今,2025年已经来了,我们再回头看这话,味道就变了。 这人叫矢野义昭。日本陆上自卫队的退役少将,曾经负责过北海道的防务,说白了就是日本北边那块冷得要命的地方、最容易被俄罗斯盯上的地方。 他退下来的这几年没闲着,一直在搞军事研究,还写了不少文章,专门分析日本未来的安全形势。 问题就出在其中一篇文章上。 2012年12月,他在《军事研究》这本杂志上,写了一篇看起来像军事小说,实则一本正经的战争推演报告,标题就叫:《2025年中国占领冲绳的设想》。 你没看错,是占领冲绳,不是“对峙”“演习”,是实打实的打仗、拿下、完事。 他说中国会选在2025年5月3日凌晨动手,先来一波网络攻击,让日本全国断电、交通瘫痪,接着就是导弹雨点般砸下来,军事基地被摧毁。 然后呢?中国掌握制空权、制海权,14天拿下冲绳,还支持当地独立。与此同时,俄罗斯那边也不闲着,趁乱从北边打进来,拿下北海道一部分。 美国?忙着处理中东危机,根本顾不上日本,最终结果:日本输得一塌糊涂。 听起来像科幻小说?可在当时,这篇文章在日本军政圈还真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那矢野义昭为啥这么说?他是真预言家,还是别有用心? 你得知道,他的立场可不中立。他这些年来一贯唱“中国威胁论”,而且和日本右翼势力关系密切,他是带着目的性在发言。 他说中国一定会打,背后的逻辑是——日本必须扩军、必须修宪、必须对中国保持敌意。 换句话说,这篇所谓“预测”,更像是给日本政府打气的“战略恐吓”。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2025年真的来了。现在是9月初,离他说的“5月3日战争爆发”已经过去好几个月了,冲绳还在,没独立,日本也没断电,海上虽然紧张,但也没真动手。 那是不是就说明他错了? 也不能这么简单下结论,因为他抓住的,有些东西确实存在,而且越来越真实。 比如钓鱼岛问题。2025年上半年,中日海警对峙达98天,几乎天天在海上互相盯着,距离“擦枪走火”也就一根神经的距离。 又比如日本的动作——他们在石垣岛部署导弹系统,西南诸岛的军力部署比以前强了好几倍,显然是做了“打仗准备”的。 可问题来了,真打得起来吗? 先看经济。2024年中日贸易额达到了3600亿美元,日本在华企业多得数不过来,光一个汽车行业,就有上百万个工作岗位靠中国市场吃饭。真要战争一起,不说别的,日本经济先完。 再看民意。70%的日本人认为中国对日本“非常重要”,冲绳那边天天有反对美军基地的抗议,根本不希望再卷入什么大国冲突。这些声音,政府也听得见。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中国的战略风格,从来都不是“先动手”。 中国一贯主张和平崛起,哪怕钓鱼岛争端再激烈,也还是坚持用外交手段解决。像日本政治人物窜访台湾、靖国神社那些事,中国虽然强烈抗议,但一直没有升级为军事回应。 你可能会问,那美国呢?它不是承诺过要保护日本吗? 是承诺过,但最近这两年,美国自己也顾不过来。中东局势吃紧,他们60%的亚太兵力都调去那边了。 而且,美国对钓鱼岛问题一直采取“战略模糊”,嘴上说“适用美日安保条约”,真打起来会不会出兵?没人敢打包票。 更要命的是,日本想让美国更坚定支持,结果美方要求日本军费涨到GDP的3.5%,日本政府直接摆手,说这不现实。美日之间也不是铁板一块。 所以你看,矢野义昭所谓的“2025年必有一战”,现在来看,更像是一种极端设想,而不是现实趋势。 他提到的那些理由——历史问题、领土争端、地缘政治——确实都还在。但现实中,中日之间的合作其实也不少。 2025年中日举行了第六次经济高层对话,达成了20项合作共识,能源环保、养老服务、供应链安全……都是实打实的合作项目。 外交上,两国也一直保持沟通,日本首相多次在东盟会议上表示愿意加强对华合作。虽然有摩擦,但也没到“刀光剑影”的地步。 所以说到底,矢野义昭的“预言”,不是未来的剧本,而是他自己的政治宣言。 他想的是,塑造一个“随时可能被中国攻击”的恐怖氛围,让日本社会接受“必须扩军、必须修宪”的论调。可惜的是,现实并不配合他。 战争不是靠预言来的,它是无数现实因素碰撞出的结果。 中日之间的问题确实多,但大国之间的战争,从来不是一个人、一句话就能决定的。 现在回头看那篇2012年的文章,或许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怎么避免那样的局面,而不是等着它成真。 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真正该做的事。
就在刚刚,反华的日本首相石破茂辞职,辞职前说了一句话。日本NHK、TBS等媒
【42评论】【3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