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还有人嫌歼35的内部弹仓小,远不如歼20,结果9月3日阅兵,它直接打开“肚子”,亮出整整6枚霹雳-15导弹后才明白,原来不是弹仓小,而是导弹变得更小了! 歼-35自从亮相,就一直被拿来和歼-20比,有人说它弹仓浅、载弹少,空战可能吃亏,结果这次阅兵,沈飞直接“甩王炸”,弹舱六枚霹雳-15整齐排列,清晰可见,彻底打破了之前的质疑。 以前的导弹个头大、占空间,一架战机带不了几枚,而新的霹雳-15,在保持威力和射程的同时,体积缩小了,就像手机越做越薄、功能却越来越强,这样一来,歼-35虽然机身不算最大,却能装下更多“硬货”,实际战斗力不降反升。 歼-35的弹仓设计非常巧妙,既不影响隐身,又方便快速开合发射,它采用新一代复合材料,强度高、重量轻,为更多弹药腾出了空间。 而霹雳-15也不是“缩小版”那么简单,它雷达探测更远、抗干扰更强,甚至能“A发射B引导”——也就是由其他飞机或地面系统指引目标,实现超视距打击,这意味着,歼-35不仅带弹多,还能打得更聪明、更精准。 很多人关心,歼-35和美国的F-35比怎么样?单从空战挂载来看,歼-35目前有明显优势,F-35的内置弹仓一般只能带4枚中距弹,而歼-35能带6枚,火力持续性更强,而且,歼-35作为后来者,吸收了不少歼-20的技术经验,避免了F-35早期的一些设计局限。 不过也要客观说,F-35实战经验更丰富,多功能性更好,能执行对地、对海等多种任务,而歼-35目前更专注于空战,尤其是舰载使用场景,两者定位略有不同,但毫无疑问,歼-35正在迅速追赶,并在某些方面实现反超。 歼-35的强大挂载能力,对我国航母发展意义重大。 航母甲板空间寸土寸金,能多带导弹、快起降,就能在海上对峙中占据先机,配合福建舰的电磁弹射技术,歼-35可以更高效地出动和回收,成为中国海军未来的“空中利剑”。 歼-35这一次“秀弹仓”,给我的最大感触是,真正的技术突破,往往是在无人关注时默默发生的。 早几年,多少人因为弹仓问题看衰歼-35?但科研人员没去争辩,而是埋头攻关,从导弹小型化、结构优化等角度一点点解决问题,最终亮相时,用实力说话。 这也提醒我们,军工技术的发展没有“捷径”,靠的是长期积累和系统创新,霹雳-15的小型化,背后是材料、燃料、电子系统等一系列技术的共同进步,没有这些支撑,再好的战机设计也难以发挥真正战斗力。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理性看待“歼-35 vs F-35”的比较,武器装备的强大,不止取决于单机性能,更取决于体系支持——比如雷达、卫星、数据链、指挥系统等,我国在这些领域进步显著,但仍需不断验证和完善。 归根结底,歼-35的进步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从跟随到创新,从满足功能到追求卓越,它告诉我们,只要坚持技术自主、持续迭代,就有实现超越的可能。 未来,随着更多实测数据的公开和战术体系的成熟,歼-35或将成为全球舰载机领域的重要参与者,而这一切,都源于那些未曾停歇的科研脚步与制造智慧。
以前还有人嫌歼35的内部弹仓小,远不如歼20,结果9月3日阅兵,它直接打开“肚子
物规硬核
2025-09-06 05:34:49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