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萍乡,男子为帮遇难好友度过难关,全家凑了7万块借给好友救急,好友还写下借条承

脚步丈量远方 2025-09-05 17:02:50

江西萍乡,男子为帮遇难好友度过难关,全家凑了7万块借给好友救急,好友还写下借条承诺一月归还,起初见好友未按时还钱,男子体谅对方可能手头紧,也没好意思要。可这一拖就是9年,后来男子遇上难处急需用钱时,他找到好友要钱,对方却只含糊一句知道了,绝口不提还钱的事,被逼无奈的男子只能起诉至法院,朋友放话:法院判还我就还。本以为能讨回公道的男子,在拿到判决书的那一刻,彻底崩溃! 2015年,老刘红着眼眶敲开了李某家的门,一进门就攥着李某得手不肯松开。 还带着哭腔求李某借自己7万块钱救命钱,保证一个月就还他。 看着昔日一起摸爬滚打长大的好友急得快要掉眼泪,李某心里一阵揪紧。 李某不知道老刘发生了啥事,但是看这样子肯定是急事。 他拉着老刘坐下,让他别着急,一下要7万块钱他也拿不出来,但是他可以出去给他凑出来。 李某跑前跑后借了好几家才凑齐7万块,当他把钱亲手交到老刘手里,老刘感动得直抹眼泪。 要给李某写欠条,李某也没当回事,觉得两人关系在这了,写不写的都无所谓。 不过老刘写了一张欠条,他说亲兄弟明算账,我知道这钱都是你帮我借的,我肯定按时还,绝不耽误你。 最后在2015年1月9日,老刘写了一张借条,上面写着“今借到李某人民币70000元,承诺一个月内归还”,还郑重地按下了手印。 李某拿着借条,拍了拍老刘的肩膀,其实写不写都行,他完全相信朋友的为人。 谁知道,一个月很快过去,老刘却没提还钱的事。 李某琢磨着,说不定他手头周转不开,朋友之间互相体谅是应该的,也就没好意思开口催。 又过了几个月,逢年过节碰面,老刘每次都热情地拉着李某喝酒,却对借钱的事绝口不提。 就这样,一拖在拖,一年又一年的过去,李某始终没好意思张嘴要。 家里人有时候也催他,让他问问,说别是时间太久了给忘了,可李某认为老刘不是那种赖账的人,等等再说。 后来时间越久,两人联系的也越少,一年都见不上几次面。 这一拖,就是9年,直到2024年6月,李某家里经过一连串的变故让这个普通家庭瞬间陷入困境。 看着银行卡里日渐减少的余额,李某愁得整宿整宿睡不着觉。 家里人催促他赶紧给老刘打电话,把那7万块钱要回来。 这样家里的难关就能缓一缓,李某这才拿出手机给老刘拨打了电话。 电话接通后,李某支支吾吾地说明来意,电话那头的老刘沉默了几秒,随即说:哦,我知道了,就挂了电话。 时间又过去了半个月,可老刘始终没主动联系过自己。 之后李某又打过几次电话,老刘要么不接,要么就用知道了、再等等之类的话搪塞,始终不提具体的还钱时间。 后来偶然听别人说,老刘这几年生意做得不错,不仅换了新车,还在市区买了套大房子。 李某得知后心里又气又寒,他明明有钱,怎么就不肯还自己钱。 想起当年自己全家凑钱帮他救急的场景,再对比现在老刘的态度,他实在咽不下这口气。 李某把能说的、能试的都用上了,可老刘就是油盐不进、软硬不吃。 走投无路的李某,只能一纸诉状将老刘告到法院,要求法院判决他归还欠款。 面对起诉,老刘却一脸无所谓地抛出一句话:这债早就过了诉讼时效,早作废了! 这话让李某气得浑身发抖,指着老刘的鼻子怒斥:当年别人都不肯帮你,我二话没有,全家凑了7万给你救急! 可无论李某怎么激动说,老刘都闷不吭声,逼得紧了,他才慢悠悠地甩出一句:别跟我说这些,法院要是判我还我就还。 听了这话,李某就把希望寄托在官司上了,他认为,自古以来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李某觉得证据确凿,法院肯定会站在自己这边。 可当他拿到判决书的那一刻,整个人如遭雷击,手里的纸轻飘飘的,却重得让他几乎握不住。 法院以“超过诉讼时效”为由,驳回了他的诉讼请求。 李某问什么是诉讼时效,我有借条,我只是体谅他才没催,怎么就不能要回我的钱了? 原来根据法律规定,普通债务的诉讼时效是3年,李某在借款到期后9年都未主张权利,早已超过时效。 现在除非老刘自愿偿还,否则法院无法强制他还钱。 最终,法院驳回了李某的诉讼请求。 事后,李某双眼通红的蹲在地上,看着那张写满承诺的借条。 想起当年全家凑钱时的奔波,想起自己这些年的体谅和等待,只觉得胸口堵得发慌。 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一片仗义,最后竟落得这样的结局。 这场持续9年的仗义相助,也将成为李某心里一道难以愈合的疤。 对此,你怎么看? #秋日生活打卡季#

0 阅读:55
脚步丈量远方

脚步丈量远方

脚步丈量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