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 年,国军排长带队投诚,谁知,当他来到登记处时,文书却是大惊:“张定元,怎么是你,你不是在 2 年前就牺牲了吗?” 这事儿发生在淮海战役期间,碾庄圩那块地儿打得正凶,炮火连天,硝烟滚滚。 张定元带着全排三十多号人,扛着枪、带着情报,从国军阵地那头翻墙投诚。 那天风大,天灰,他一脚迈进解放军的临时登记点。 张定元听见有人喊自己名字,还说自己两年前就牺牲了,当场愣在那儿。再一看那文书,脸熟得很 —— 原来是两年前跟自己在同一个连的战友小李。俩人一对过往,才把这 “死而复生” 的事儿说清楚。两年前张定元跟着部队在山东打仗,一场恶仗下来部队打散了,他腿上中了枪,躺在死人堆里昏了过去。后来被老乡救了,可等伤好回去找部队,才知道战友们都以为他没了,还给他报了牺牲。没办法,他只能暂时留在地方,谁知道后来又被国军抓了壮丁,还阴差阳错当了排长。 这些年张定元心里一直不是滋味儿。国军里当官的只知道克扣军饷,士兵们吃不饱穿不暖,打起来的时候还让小兵冲在最前面当炮灰。他看着身边的弟兄们一个个送命,心里早就不想再替国民党卖命了。这次碾庄圩战役,他看着解放军对老百姓秋毫无犯,战士们打仗都抱着一股保家卫国的劲儿,终于下定决心,偷偷联系上几个愿意跟自己走的弟兄,带着国军的阵地布防图,趁着天黑翻了墙。 小李听他说完,眼眶都红了,拍着他的肩膀说:“好兄弟,你能回来就好,能带着弟兄们弃暗投明更了不起!” 后来张定元把带来的情报交给了解放军指挥官,还主动请缨当向导,带着部队绕开了国军的火力点。他带的那三十多个弟兄,也都跟着他一起编入了解放军,往后打仗个个都冲在前面,再也不是之前那种混日子的模样。 其实像张定元这样的人,当年不在少数。他们本来就是穷苦人家的孩子,被抓壮丁才进了国军,心里早就盼着能有支真正为老百姓打仗的队伍。国民党之所以输,就是因为丢了人心,而解放军能赢,靠的就是把老百姓放在心里,靠的就是像张定元这样越来越多弃暗投明的人。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志愿军四任司令员,对整体战局影响最大的,是哪两位?“1951年4月13日,飞机
【2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