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一个湖北穷小子高考考了289分,但由于消息闭塞,他就报考了华中

海边观潮客 2025-09-01 16:40:56

1977 年,一个湖北穷小子高考考了 289 分,但由于消息闭塞,他就报考了华中师大,没想到的是,华师大的录取分数线才 189 分,而北大的分数线也只有 270 分,有人故意调侃他:你后悔当初的选择吗? 1977 年,18 岁的戴建业握着一张薄薄的高考成绩单,手指微微发颤。289 分,在那个信息闭塞的年代,他像绝大多数农村考生一样,只能凭借班主任一句 “华中师范挺好的” 和有限的地方招生简报,在志愿栏填下了 “华中师范大学” 几个字。 收到华师大录取通知书那天,戴建业在田埂上跑了好几圈。1977 年恢复高考,多少农村青年把这当成跳出农门的唯一指望,他能考上大学,已经让全村人都围着他家放鞭炮了。那会儿谁能想到北大分数线才 270 分?别说他不知道,连镇上中学的老师都未必清楚 —— 县城里的招生信息栏就那么几张纸,印着的都是本省的院校,北京的大学像是远在天边的传说,没人敢往那方面想。 后来有人拿着北大的分数线跟他开玩笑,说他亏大了。戴建业只是笑,没当回事。真要较真,这哪是他的错?那个年代的农村,连台黑白电视都稀罕,报纸要等镇上供销社的邮递员隔三差五捎来,还都是几天前的旧报。别说查各大学分数线,很多人甚至考前都不确定自己能不能报名。他能拿到 289 分,全靠自己在煤油灯下啃旧课本,报志愿时能有个 “华中师大” 的选择,已经是班主任托人打听来的结果。 更重要的是,他在华师大遇到了影响他一生的老师,把古典文学讲得活灵活现,后来他自己成了大学教授,靠风趣的讲课视频火遍全网,让更多人爱上唐诗宋词。要是当初真去了北大,未必能有这样的际遇。那些调侃他的人,大多是站在现在的信息时代回头看,忘了 1977 年的农村是什么样 —— 没有网络,没有咨询电话,连交通都靠步行或自行车,信息差不是个人能打破的壁垒。 所谓的 “后悔”,不过是后人用上帝视角的苛责。对当年的戴建业来说,能抓住高考这个机会改变命运,就已经是最大的幸运。选择哪所大学或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后来的日子里,他没辜负那份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1 阅读:5250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30

用户10xxx30

6
2025-09-01 23:25

想多了。报了外地的学校,有钱去吗?怎么坐车,转车,每年怎么来回?80年代的我,上个小学还借过学费呢。。

用户15xxx43

用户15xxx43

4
2025-09-01 21:14

1977确实没有网格!

马五

马五

3
2025-09-01 23:42

这个是虚假作文,7,8十年代没有华中师大,只有华中师范学院

海边观潮客

海边观潮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