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5年的一天,五百多太监手持刀斧冲进中书省,见人就砍。宰相李训等大臣被乱刀分尸

国际大碗说 2025-09-04 19:20:19

835年的一天,五百多太监手持刀斧冲进中书省,见人就砍。宰相李训等大臣被乱刀分尸,头颅高悬宫门,上千具尸体横陈殿前。这场“甘露之变”,主谋竟是皇帝身边的大太监仇士良。 安史之乱后,唐廷对地方藩镇的掌控力大幅衰退,皇帝将禁卫军的兵权交付给宦官,试图以宦官集团作为皇权的 “屏障”。 宦官们凭借手中的兵权恣意妄为,到了后来尾大不掉,形成了能随意废立君主的 “北司集团”。 年轻的唐敬宗,因沉迷游猎与宴乐疏于朝政,被宦官弑杀于宫中。 大太监王守澄联合其他宦官势力,拥立李昂继位,是为唐文宗。 唐文宗登基之初,便展现出励精图治的决心:释放宫中三千多余的宫女,罢黜奢靡无用的教坊乐师,以自身行动倡导节俭之风,一心想要重振大唐的昔日雄风。 然而,朝堂权力被王守澄等宦官牢牢掌控,文宗的每一项决策都必须经过宦官集团的默许。 看着江山日渐衰败,文宗心中对宦官的憎恶与日俱增,为了对付宦官集团,他将目光投向了身边的近臣郑注与李训,三人密谋后,认为要扳倒王守澄,必须先削弱其手中的兵权。 宦官仇士良在拥立文宗时立下功劳,却因与王守澄不和,一直被排挤在京城之外担任地方监军使,心中对王守澄积怨已久。 于是,李训与郑注向文宗建议,封仇士良为左神策中尉,让其与王守澄共同掌管禁军,以此分化王守澄的权力。 王守澄得知此事后怒不可遏,却因文宗已正式下旨,只能被迫接受这一安排。不久后,文宗又将王守澄升任 “左右神策军观军容使”,变相剥夺了他对禁军的直接指挥权。 之后,文宗认为时机已经成熟,派人赐死王守澄。 王守澄死后,文宗让李训牵头策划诛杀仇士良等剩余的宦官势力。此时的李训,行事愈发专断强横,他对郑注的猜忌也越来越深。 由于担心郑注会在后续行动中抢去自己的风头,李训便与宰相舒元舆暗中修改计划:不再等待郑注从凤翔带来兵马再行动,而是让郭行余、王璠等人在京城招募私兵,并让韩约掌控金吾卫兵,打算利用这些力量,诛杀仇士良等宦官。 太和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清晨,新上任仅数天的左金吾卫大将军韩约,突然出列上奏,声称在庭院中,石榴树上昨夜降下了甘露 。 在古代,甘露被视为上天赐予的吉兆,百官听闻此事后,纷纷向文宗道贺,李训与舒元舆则趁机上奏,请求文宗亲自前往察看。 文宗先命李训带领中书省、门下省的高级官员前去查看,确认甘露的真伪。 李训一行人来到金吾卫庭院后,很快便返回含元殿,向文宗奏报称:“甘露看似祥瑞,但仔细观察却发现疑点颇多,恐怕并非真甘露。” 文宗故作惊讶,随即下令让宦官头目仇士良、鱼志弘带领一众宦官,再次前往查验。 仇士良等人跟随韩约前往金吾卫庭院后,李训见宦官们离开了含元殿,立刻派人召集郭行余、王璠等人,让他们速到文宗面前领旨,随后带兵入宫诛杀宦官。 然而,王璠等人在关键时刻泄气了,竟然不敢动手。最后只有郭行余一人硬着头皮上前,接受了文宗的旨意,而王璠招募的私兵,竟然四散而逃。 另一边,跟随仇士良前往查验甘露的韩约,因过度紧张,脸色苍白如纸,浑身冷汗直流。 仇士良见韩约如此反常,顿时警觉起来,他仔细观察庭院四周,很快便发现了隐藏在廊柱后的伏兵。 仇士良大惊失色,带着宦官们一路狂奔,冲回含元殿,强行架着文宗离开。 李训见计谋败露,冲上前去紧紧拉住文宗御轿的轿杆,阻止宦官将文宗带走。 一个宦官突然冲上前,一拳将李训打倒在地,其他宦官趁机簇拥着文宗的御轿,一路冲进宣政门,随后将宫门紧紧关闭。 宣政门关闭的那一刻,这场宫廷政变的胜负已然分明。含元殿上的朝臣们见状,纷纷四散奔逃,李训也混在人群中逃走。 仇士良掌控内宫后,立刻以文宗的名义发布诏令,调集神策军入宫。 神策军冲入皇宫,以 “抓捕反贼” 为名,对金吾卫士兵与朝中官员展开血腥屠杀。金吾卫官署内的士兵几乎被斩尽杀绝,各衙司的官吏、差役也未能幸免,上千具尸体横七竖八地躺在宫殿内外。 随后,神策军又冲出皇宫,在长安城内大肆搜捕 “反贼”。士 宰相王涯、舒元舆,大臣王璠、罗立言等人先后被神策军抓获。年过七旬的王涯不堪酷刑折磨,被迫承认自己与李训合谋谋反,意图拥立郑注为帝。 次日清晨,文宗上朝时,发现朝堂上的官员少了大半,心中疑惑不已,便向仇士良询问缘由。仇士良随即呈上王涯的 “供词”,声称王涯等人谋反,已被抓获。 文宗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无奈的默认事实。 不久后,李训在逃亡途中被抓获,与王涯、贾餗、郭行余、王璠等人一同被押赴刑场处死。 远在凤翔的郑注得知事变失败的消息时,正带领亲兵赶往长安,他决定返回凤翔,凭借手中的兵权静观其变 。然而,仇士良早已向凤翔宦官张仲清下达密令,命其除掉郑注。 张仲清以 “商议军务” 为名,邀请郑注前往自己的住处会面,郑注明刚踏入房门,就被张仲清预先埋伏的士兵一刀斩杀。 甘露之变的失败,让唐文宗彻底沦为宦官集团的傀儡,再也无力重现大唐的辉煌。

0 阅读:0
国际大碗说

国际大碗说

纵横国际间,探秘全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