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手底下有个能人叫刘玄初。刘玄初告诉吴三桂,你不要追杀永历,这叫养寇自重,吴

吴仁韵说 2025-09-04 09:46:18

吴三桂手底下有个能人叫刘玄初。刘玄初告诉吴三桂,你不要追杀永历,这叫养寇自重,吴三桂不听,跑到缅甸把永历带了回来。刘玄初告诉吴三桂,你不要给康熙上奏折说撤藩,到时候康熙真同意你怎么办?吴三桂不听,最后康熙同意,吴三桂直接麻了。

康熙年间那场闹了八年的三藩之乱,有个关键人物总被后人遗忘。

这人既不是威风凛凛的平西王吴三桂,也不是后来坐稳江山的康熙皇帝,而是躲在吴三桂帐下出主意的刘玄初。

要说这人真有意思,明明给吴三桂出了三条救命的主意,结果硬是让自家主子给糟蹋了。

康熙十二年,康熙皇帝听信了明珠的话要撤藩,消息传到云南就跟炸了锅似的。

吴三桂在北京当人质的大儿子吴应熊,火急火燎给老爹写信,让赶紧上奏折主动请撤。

吴三桂拿着信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赶紧找手下谋士商量。

这时候刘玄初站出来说了句大实话:"皇上早想动您了,正愁没借口。您要是主动递折子,上午递上去下午就得收拾包袱走人。那两个王爷要撤是他们的事,您跟着凑什么热闹?"

可吴三桂这老头子偏不信邪,觉得主动示好能感动皇上。

结果奏折送上去没几天,康熙乐得直拍大腿,立马批了个"准奏"。

吴三桂接到圣旨当场傻眼,这才想起刘玄初说的真没错。

这时候老吴心里就开始犯嘀咕了,自己手下还真有能人。

要说刘玄初这人来历也怪,既不知道他老家在哪,也不知道最后去了哪儿。

当年吴三桂跟张献忠的干儿子刘文秀在四川干仗,打了两年多才把人抓住。

在俘虏堆里发现了刘玄初,吴三桂当场就把他当贵客供着。

后来事实证明,这老刘肚子里确实有货。

等到吴三桂真要动手造反那会儿,刘玄初给支了三个大招。

头一条就是扛起"反清复明"的大旗。

道理明摆着,清朝入关才三十年,明朝那些遗老遗少心里还憋着气呢。

第二条是联络各地山头,云南贵州的老部下自不必说,陕西的王辅臣、台湾的郑经,还有平南王靖南王这些刺头,得把他们全拉下水。

第三条最要命,让吴三桂别磨叽,赶紧直扑北京城,别给康熙喘气的机会。

吴三桂这回倒是听了劝,真扛着"兴明讨虏"的旗号起兵了。

刚开始那叫一个顺,云贵两省跟捡豆子似的就拿下,四川巡抚罗森直接开门投降,广西孙延龄也举旗响应。

陕西提督王辅臣更绝,把清朝派去的钦差都宰了。

眼瞅着大半个南方都乱套了,北京城里人心惶惶,连迁都沈阳这种话都有人敢说。

可就在吴三桂打到湖北宜都,站在长江边上准备过江的时候,这老头子突然犯浑了。

原来他大儿子吴应熊被康熙扣在北京当人质,老吴这时候心疼儿子,居然停住兵马不往前走了。

他找来西藏的达赖喇嘛当说客,跟康熙商量划江而治,想拿地盘换儿子。

刘玄初听说这事差点没背过气去,连夜写信劝吴三桂:"咱们现在就该趁热打铁,拖得越久越完蛋!"

康熙这时候真是走了狗屎运。

他表面上跟吴三桂扯皮,暗地里抓紧调兵遣将。

拖了三个月突然翻脸,把吴应熊给砍了。

消息传到前线,六十多岁的吴三桂当场气得中风,躺在床上半个月下不来地。

等缓过劲来,黄花菜都凉了,康熙早把北方兵马整顿好了。

要说吴三桂败家还不止这一处。

他刚把平南王尚之信拉下水,转头就克扣人家军饷,逼得尚之信又投降了清朝。

跟台湾郑经说好联手抗清,结果半道坑了人家一把,气得郑经扭头就走。

最要命的是这老头子被手下人捧得找不着北,居然在湖南衡阳登基当皇帝,改国号叫大周。

这下可好,原先跟着"反清复明"旗号来的人全跑了,谁愿意跟着个自立为帝的叛徒混?

刘玄初这时候算是彻底死心了。

有人说他在这前后就病死了,也有人说他看透吴三桂不是那块料,自己卷铺盖走人了。

回头看看这段历史,刘玄初给的三条计策其实句句在理。

要是吴三桂能照着做,说不定真能改朝换代。

可这老吴偏偏在关键时刻犯糊涂,既想造反又舍不得儿子,既想当皇帝又扛不住诱惑。

说到底,这就是个没远见的土财主,白瞎了刘玄初的满肚子计谋。

当年跟着吴三桂造反的那帮人,像王辅臣、尚之信这些,哪个不是墙头草?

倒是刘玄初这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谋士,从头到尾坚持给吴三桂出主意。

可惜他跟错了主子,空有满腹韬略,最后落得个不知所终。

历史就是这么爱开玩笑,有时候成败真不在计谋高低,全看用计的人有没有那个命数。

对此您怎么看呢?

0 阅读:515

猜你喜欢

吴仁韵说

吴仁韵说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