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讲,盛极必衰,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所有人都没想到,他的灭亡居然也就在下一刻

五代十国志 2025-09-04 08:44:03

老话讲,盛极必衰,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所有人都没想到,他的灭亡居然也就在下一刻! "关羽水淹七军时,曹操吓得想迁都;可四个月后,他竟被东吴小将吕蒙绑在马背上押到江陵城门。从'威震华夏'到'败走麦城',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刷到这段历史对比的视频,:"武圣也会犯低级错误?""蜀汉集团咋不救人?"今天咱们就撕开演义的滤镜,聊聊这位万人敌栽跟头的真相。 一、把盟友当空气:外交失误比战败更致命 公元219年,关羽北伐襄樊,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中原震动。曹操紧急召开会议,谋士贾诩提议:"不如迁都以避其锋芒!" 可谁能想到,仅仅四个月后,孙权就派吕蒙奇袭荆州。这时候关羽才反应过来:他把东吴这个盟友彻底得罪狠了。 《三国志》里记着个细节:孙权曾想和关羽联姻,让儿子娶关羽女儿。按说这是巩固孙刘联盟的好机会,关羽倒好,直接骂回去:"虎女安能配犬子?" 更离谱的是吕蒙装病那茬。吕蒙知道关羽瞧不起自己,故意称病退居幕后,让书生陆逊接替。陆逊上任后,天天给关羽写信拍马屁:"您真是当代韩信,我这种小透明哪敢不听指挥?" 关羽一看乐了:"这小子毛都没长齐,能掀起啥风浪?"转头就把防守荆州的精锐调去襄樊。结果呢?吕蒙裹着白布扮成商人,夜袭荆州,连关羽设置的烽火台都被买通了——《三国志·吕蒙传》说"羽人还,私相参讯,咸知家门无恙,见待过于平时",守军家属都被吕蒙照顾得好好的,谁还替关羽卖命? 二、管理像"霸王":恩威并施才是真本事 关羽败走麦城时,身边只剩三百残兵。为啥?他的管理方式早把人推远了。 最典型的就是糜芳和士仁。《三国志·麋芳传》记载,这两人负责镇守南郡和公安,是关羽的左膀右臂。可关羽平时对他们极严苛,稍有差池就威胁:"等我回来,饶不了你们!" 后来吕蒙大军压境,麋芳和士仁一合计:"关将军脾气暴,这次要是丢了城,回去肯定被收拾。不如投降东吴算了。"于是打开城门,把荆州拱手让人。 更讽刺的是刘封的见死不救。刘封是刘备的养子,手握上庸重兵,离麦城不远。关羽被困时派人求救,刘封回了一句:"你之前反对我当继承人,凭啥帮你?" 《三国志·刘封传》里写得明白:"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其实哪是不敢动?分明是心里有气。 三、战略像"赌徒":赢了战役输了全局 关羽北伐襄樊,其实是场"豪赌"。 按诸葛亮的《隆中对》,蜀汉的战略是"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也就是说,必须等曹操内部出乱子("天下有变"),荆州和益州才能同时出兵,两边夹击。 可关羽呢?他北伐时,曹操那边好好的,刘备刚拿下汉中,正忙着称帝。这时候孤军深入,等于把荆州变成了"孤岛"。《三国志·关羽传》里说"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看似风光,实则危险——因为东吴早就盯着荆州这块肥肉了。 结语:真正的强者,既要能打胜仗,更要懂"守成" 关羽的失败,从来不是"大意"这么简单。他轻视盟友、苛待下属、赌徒式战略,每一步都在给自己挖坑。 但换个角度看,他的故事反而更有意义——英雄的悲剧,往往藏在细节里。我们今天看历史,不是为了嘲笑古人,而是为了提醒自己:职场中别把平台当本事,管理时别把威胁当手段,做决定时别把运气当实力。 麦城的草还在长,可关羽的忠义精神过了千年依然闪光,这,或许就是历史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0 阅读:24

猜你喜欢

五代十国志

五代十国志

乱世中的生存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