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低估赖清德的绿色恐怖,马英九最终不来参加93阅兵了 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最终未出席北京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背后暴露的民进党当局政治打压手段及其对两岸关系的破坏值得警惕。 202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在北京隆重举行。此前备受关注的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最终未能出席,其办公室发表声明称"因故无法成行"。 这一结果与岛内媒体此前曝光的民进党当局施压直接相关,暴露了赖清德当局所谓"绿色恐怖"对两岸交流的粗暴干涉。 马英九办公室于9月2日晚间突然发布声明,表示"因故取消北京行程"。据了解,马英九原计划于8月31日启程,预计参加93阅兵观礼并与大陆方面进行交流。 但民进党当局通过多种渠道向其施压,包括威胁启动所谓"反渗透法"调查、冻结相关基金会预算等手段。台湾地区立法机构负责人甚至公开声称"马英九若出席就是背叛台湾"。 根据台媒披露,民进党当局对马英九采取了"立体式施压": 一是通过行政机构威胁对其创办的"马英九基金会"进行税务调查。 二是动员网军制造舆论压力,在社交媒体发起"马英九卖台"话题。 三是通过情治部门约谈马英九身边人员,暗示可能启动"反渗透法"。这些手段与2024年对待两岸交流人士的做法如出一辙。 2025年以来,民进党当局对两岸交流的阻挠变本加厉。据台当局内部统计,1-8月共阻挠187批次两岸交流活动,较去年同期增长35%。 其中包括禁止台湾县市长参加海峡论坛、限制退休官员赴陆交流、紧缩两岸婚姻团聚签证等。这些措施导致两岸民间交流人次跌至2008年以来最低点。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对此表示"关注两岸交流受限情况",但未明确批评民进党当局。日本外务省官员则称"希望两岸通过对话解决问题"。新加坡《联合早报》评论指出,民进党当局的做法正在削弱两岸互信,增加误判风险。 国台办发言人强调:"两岸同胞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理应共同纪念抗战胜利这一伟大历史事件。 任何阻挠两岸交流的行为都是不得人心的。"大陆方面始终保持着两岸交流的开放态度,2025年已批准台湾各界人士来访4321人次。 回顾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时,国民党时任主席朱立伦率团访问大陆,开启两岸交流新篇章。如今十年过去,两岸关系却面临如此困境,令人唏嘘。马英九此次未能成行,将成为两岸关系史上的又一个遗憾注脚。 国民党发言人表示"深切遗憾",呼吁民进党当局不要将两岸交流政治化。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指出:"交流总比交恶好,对话总比对撞强。"台湾地区前副领导人吕秀莲则称"应该尊重马英九的个人决定"。 两岸交流受阻已对台湾经济产生实质影响。2025年上半年,台湾对大陆出口同比减少18.7%,旅游业损失超过300亿元新台币。岛内工商界人士普遍担忧,政治对立正在损害台湾经济发展机遇。 多位台湾地区法律学者指出,民进党当局用"反渗透法"限制两岸交流涉嫌违宪。台湾地区现行规定保障民众往来大陆的自由,而民进党当局却通过行政手段层层设限,这种做法缺乏法律依据。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2026年台湾地区县市长选举临近,民进党可能进一步操作"抗中保台"议题,两岸交流环境或将更加严峻。但长期来看,两岸同胞交流合作的大势不可阻挡,民进党当局的倒行逆施终将被证明是徒劳的。 马英九未能成行的事件,折射出当前两岸关系的复杂性与严峻性。民进党当局为一党之私,不惜损害两岸同胞福祉,这种行为注定不得人心。 历史终将证明,只有坚持交流合作、融合发展的道路,才符合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正如一位大陆学者所言:"海峡再宽,宽不过人心;障碍再高,高不过民意。"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意识,终将超越一切政治藩篱。
郑丽文没来。蒋万安没来。马英九没来。馆长没来。张亚中没来。王炳忠没来。
【6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