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记者采访一位日本遗孤,富山美惠,被中国人抚养长大,一口流利的中国话,还有山东口

梅梅谈世界 2025-09-03 11:34:50

有记者采访一位日本遗孤,富山美惠,被中国人抚养长大,一口流利的中国话,还有山东口音。   她面对镜头毫无感恩之情,反而用熟练的中文指责中国人没有教养,劝中国人大度一点,别再计较历史上那点事。   这种言论让人不禁想起她那位山东农村的养母,那位在战乱中给她一口饭吃、将她从死亡边缘拉回来的中国大娘。   富山美惠是日本遗孤中的一员,这个群体是在1945年日本战败后留下的孤儿,被中国家庭收养。   日本遗孤的历史背景与日本侵华战争密切相关,日本在1936至1945年间推行“满洲移民百万户计划”,向中国东北移民约155万人,其中多数是“开拓团”农民及其家属。   1945年8月苏联进攻东北,日本关东军仓皇撤退,大量移民被遗弃,成人死亡或自杀,孩子失散,约3000至4000名日本儿童被中国家庭收留。   这些中国养父母本身可能遭受了战争创伤,有些甚至家破人亡,却仍以德报怨,将敌国的孩子视如己出。   富山美惠是1982年首批返回日本的261名遗孤之一,但她对养母的恩情全无感念,反而因为养母曾说过“收养小日本干嘛”这样的话而记恨在心。   她只觉得嫌弃自己,却完全忘了养母虽然嘴上嫌弃,但依旧细心的养大了她,更忽略了这句话背后的历史语境。   二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给中国造成3500万人伤亡,许多中国家庭有国仇家恨,有些养父母自己的亲人就死于日军之手,但他们依然选择了善良,收养了这些敌国的孩子。   富山美惠的行为并非孤例,一些日本遗孤在回归日本后,由于各种原因,与中国的养父母渐行渐远。   日本厚生劳动省统计,截至2004年8月底,回国的战争遗孤总共为2476人,约占全部遗孤的90%,这些完全中国化的遗孤,归国时多已进入中老年,大多数人不会日语,工作无法保障,只能靠政府补助度日。   境遇比归国前想象中糟糕得多,很多人因此无力顾及昔日含辛茹苦养育他们的中国养父母,绝大多数中国养父母只能在孤独失落中思念大洋彼岸的养子养女。   富山美惠的言论之所以引发愤怒,关键在于其颠倒黑白的态度,她将中国人民的愤慨视为“斤斤计较”,却忽略了日本官方道歉尚缺法律约束力、教科书仍淡化侵略的历史现实。   这种要求受害者“大度”的行为,实质上是对历史正义的伤害,中国养父母节衣缩食将遗孤抚养成人,换来的却是“没教养”的指责,这不是个人情绪失控,而是典型的“受害者原罪论”,加害者后代试图将历史责任转嫁给受害者。   愤慨不是仇恨,而是对历史正义的坚守,不是狭隘民族主义,而是对白眼狼最本能的拒绝。   日本遗孤问题本是战争留下的伤痛,中国养父母以超越民族的胸怀给予了这些孤儿无私的爱,然而,像富山美惠这样的个别案例,却让这份善良蒙上了阴影。

0 阅读:1

猜你喜欢

梅梅谈世界

梅梅谈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