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死硬的台当局“邦交国”,可恨之人却有着“可怜”的血泪史 看到危地马拉总统阿雷瓦洛带着十个高官浩浩荡荡飞到台湾,跟赖清德勾肩搭背称兄道弟,还信誓旦旦要把危台关系提升到新高度,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愤怒。 这个人均月薪只有338美元、半数人口还在挨饿的穷国,宁可让自家的咖啡豆和夏威夷果烂在中国港口,也要死死抱着台当局的大腿不放,可恨吗?当然可恨。 但当我翻开危地马拉的历史,却发现这个最死硬的台独盟友背后,藏着一段让人五味杂陈的血泪史。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认贼作父的故事,而是一个被美国殖民创伤彻底扭曲了的国家悲剧。 1899年一家叫联合果品的美国公司悄然进入中美洲,到20世纪中叶,这个被当地人称为"绿色章鱼"的庞然大物,已经把触角伸进了危地马拉的每一寸土地。 55万英亩的种植园,占了全国可耕地的40%;香蕉出口、铁路运输、港口码头、电报通讯,无一不在它的掌控之下。 更可怕的是,1930年,联合果品公司直接扶植独裁者乌维科上台,把整个国家变成了自己"附属部门,危地马拉人?不过是香蕉园里的廉价劳工罢了。 这种日子过了二十多年,直到1951年,一个叫阿本斯的改革者上台,他要建新港口、修新铁路,打破联合果品的垄断。 更要命的是,他颁布了土地改革法,要把大地主的闲置土地分给农民,讽刺的是,联合果品为了逃税,一直故意低报土地价值,结果政府征收时就按这个低价赔偿,可谓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美国人坐不住了,当时的国务卿约翰·福斯特·杜勒斯和CIA局长艾伦·杜勒斯是亲兄弟,而这哥俩都跟联合果品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 于是,一场代号胜利行动的颠覆计划开始了,假新闻满天飞,说阿本斯是共产主义者。 秘密电台不停造谣,说空军飞行员要叛逃;同时在尼加拉瓜训练雇佣军,准备武装入侵,1954年6月27日,内外交困的阿本斯被迫辞职流亡,改革戛然而止。 这段历史给危地马拉留下的,不仅是贫穷和落后,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心理创伤,在他们的集体记忆里,大国就等于美国,等于掠夺、控制和颠覆。 这种PTSD式的认知障碍,让他们对所有强大的国家都充满本能的恐惧和敌意,他们分不清善意和恶意,看不出我国的发展合作和美国的殖民掠夺有什么本质区别。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荒诞的一幕:一个曾经勇敢反抗美国霸权的国家,却把台当局当成了反霸盟友。 一个深受殖民之苦的民族,却把真心帮助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误读为另一个美国。 他们在自己构建的错误逻辑里越陷越深,宁可忍受贫穷,也要坚持这种扭曲的独立。 2025年的这场闹剧,不过是这种病态心理的又一次发作,阿雷瓦洛的高调访台,换来的是我国的经济反制,7个集装箱的农产品烂在码头,出口商欲哭无泪。 这个国家的人民,为了政客的一场政治表演,付出了实实在在的经济代价,说到底,危地马拉的可恨源于可怜,他们不是真的支持“台独”,而是在历史阴影中迷失了方向。 这种恐惧驱动的错误选择,既是美国殖民罪恶的见证,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 如何让这些被创伤扭曲的国家相信,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另一种大国,一种不搞霸权、不搞掠夺的大国? 也许需要时间,需要耐心,需要用事实一点点抚平历史的伤口,危地马拉今天是最死硬的台独盟友。 但谁知道呢?当创伤愈合、迷雾散去的那一天,它或许会成为那个最意外的转身。 或许有一天,当历史的伤口慢慢愈合,当新一代人不再背负父辈的心理包袱,危地马拉会重新审视自己的选择。 那时,它可能会成为那个最意外的转身,从最顽固的反对者变成最坚定的合作伙伴,这不是幻想,而是基于对人性和历史规律的理解。 在那一天到来之前,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持耐心,坚持原则,用行动证明: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另一种国际关系模式,一种基于平等、互利、共赢的模式。 危地马拉的故事告诉我们,改变一个被创伤扭曲的国家,远比改变一个简单的敌人更加困难,但也更有意义,因为我们面对的不是敌人,而是一个需要救赎的受害者。 来源:海峡导报2025-06-06危地马拉总统窜台,外交部:奉劝有关国家政府早日作出正确选择 海外网2023-03-08「史海回眸」历史上那些不靠谱的“美国报告”
美国突然公布铁证,钓鱼岛70年争议全翻篇?纪录片让多方态度变化。前几天网上突然炸
【116评论】【19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