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宋时轮在饭店吃饭,无意间听到了老板的名字,他手猛地一抖,放下筷子对服务员说:“快带我去见她!” 宋时轮1907年出生在湖南醴陵北乡黄村一个普通家庭,原名宋际尧,别名宋之光。他从小接受当地启蒙教育,1923年冬进入长沙军阀吴佩孚的军官教导团学习军事基础。1926年通过考试进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同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军校期间参与各项训练。1927年投身北伐战争,后参加南昌起义。土地革命时期担任萍醴边游击队队长,组织袭击敌方据点。1929年被捕入狱,获释时腿部受伤。 董竹君1900年出生在上海洋泾浜畔贫民窟,父亲董同庆拉黄包车维持生计,母亲帮佣操持家务。她6岁进入私塾学习识字。家境贫寒,13岁父亲病重,她被送入四马路长三堂子卖唱。1914年被四川督军夏之时赎身娶为妾室,生下4个孩子。婚后夏之时脾气暴躁,两人常有争执。1935年与夏之时离婚,带着子女到上海开办锦江川菜社。她的经营吸引杜月笙和黄金荣等青帮人物前来用餐。 宋时轮的早年经历充满坎坷,从黄埔军校毕业后,他直接投入革命浪潮。北伐时期,他随部队推进,面对敌军火力。南昌起义中,他跟随起义部队行动。1929年被捕后,在广州监狱关押,不久获释,但腿伤让他行动不便。那时他已与党组织失去联系,急需寻找出路。董竹君的背景则从底层起步,她在堂子卖唱时接触各种人物,积累人脉。嫁给夏之时后,生活虽改善,但婚姻不顺。离婚后,她靠自身努力在上海立足,开饭店时面对复杂环境,逐步稳固生意。 1950年2月,宋时轮在上海一家饭店用餐时,听到旁人闲聊饭店老板的事迹。有人提到老板是女子,独自闯上海,开出体面地方,还说杜月笙和黄金荣常带人前来。谈话中透露老板叫董竹君,原是四川督军夏之时的妻子,两人不合她来上海。宋时轮听到名字,手一颤,放下餐具,叫来侍者确认老板身份。得到肯定后,他起身要求见她。侍者领他去办公室,两人见面。董竹君起初不认得,宋时轮自报姓名,提到当年在她处养伤,她给8块大洋。她这才忆起。 这段重逢源于1929年的援助。那年宋时轮出狱后腿伤未愈,与党组织失联,到上海街头偶遇旧友李堂萼。李堂萼递给他一封信,让他去法租界找董老板求助。宋时轮按址找到饭店,递信给董竹君。她读完信,看他情况,安排住下,请医生治伤,还派人打探红军消息。几天后腿好转,他准备出发时,她取出8块大洋给他当路费。他接过钱鞠躬离开。 宋时轮对董竹君的帮助一直记在心上。那时他身无分文,伤势影响行动,若无援助,难以为继。董竹君的举动让他顺利找到党组织,继续革命道路。重逢时,他表达感激,称若无她帮忙,他难有今日成就。董竹君视之为小事,认为没有共产党,大家无安稳生活。两人忆起往事,宋时轮声音哽咽。 宋时轮的革命生涯从黄埔起步,到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他逐步成长为高级将领。董竹君在上海经营饭店,凭手腕应对各方势力。他们的交集虽短暂,却影响深远。1929年的援助让宋时轮重获新生,他后来在战场上屡建功勋。董竹君的饭店成为各界人士聚集地,她也从中获益。 重逢后,宋时轮将战场缴获的一把日本军刀赠给董竹君。她接过放置桌上。此后,他协助她获得政治认可,两人建立牢固友情。宋时轮在北京军区工作,董竹君管理饭店,他们保持联系,通过书信讨论往事。他派人送军用物品,她回赠川菜特产。1950年后,两人偶尔见面,握手寒暄。 这段友情基础是1929年的援助。宋时轮多次表达谢意,董竹君视之为举手之劳。军刀作为纪念,她置于办公室。政治认可后,她的饭店稳定经营,宋时轮继续军务。两人关系如故,直到宋时轮1991年逝世于北京,董竹君1997年逝世于上海。
1949年,军统少将正在街上闲逛,忽然看到一个过去认识的地下党很眼熟,大喜过望,
【3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