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投资日志[超话] 近期举办的2025成都车展与2025贵州数博会等重要展会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趋势是:不仅多家机器人本体企业展出的产品普遍搭载了各类传感器以提升性能,还有不少传感器企业也主动参与其中,通过展示核心传感技术与解决方案,加强与整机厂商的对接合作。
【点评】机器人所展现出的灵活与精准操作,离不开各类传感器的协同配合,它们就像机器人的“神经系统”与“五官”,为机器人的出色表现提供了有力支撑。
其中,人形机器人常用的四类感知传感器包括视觉、力/力矩、触觉、IMU等。一台人形机器人通常需配备4个六维力传感器(手腕、脚腕)和28个关节扭矩传感器,这些“触觉神经”占整机BOM成本的15%左右。
今年被认为是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元年,众多厂商订单量出现显著增长,相应也带动了作为核心零部件之一的传感器的需求同步飙升。
以核心产品六维力传感器为例,目前已超去年全年的出货量;关节力矩传感器增长更为显著,去年全年出货约5万套,而今年上半年已达7万套!
资本层面,传感器也获得了政策性基金和市场化资本的双重加持——头部企业很容易就能获得亿元级投资,而合肥、深圳等多地还设立百亿级机器人基金,明确支持机器人传感器环节。
预计传感器产业未来将聚焦降低成本、提升可靠性、加强系统级融合、统一认证标准等,以满足人形机器人的严苛需求。
展望后市,在人形机器人量产爆发下,未来几年传感器市场不仅规模快速扩大,且会在触觉、力矩和视觉等领域形成主流化趋势。
据悉,2024年中国机器人传感器市场容量达38.3亿元,占全球26%。机构预计到2030年中国市场将推动全球规模达到27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