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俄罗斯掀桌子了,俄军导弹打击闹大了,炸了欧盟驻基辅总部附近。20秒时间,2

有意义的旅行 2025-09-01 10:40:08

果然俄罗斯掀桌子了,俄军导弹打击闹大了,炸了欧盟驻基辅总部附近。20 秒时间,2 枚俄军导弹命中距离欧盟代表团办公室 50 米位置,同时还波及了英国文化协会驻基辅办公室。 当地时间晚上 10 点 17 分,基辅的防空警报刚响 3 分钟,第一声爆炸就震碎了市中心的夜空,紧接着 20 秒后,第二声巨响让地面都跟着颤了颤 —— 这两炸,把整个基辅的神经都绷紧了。 爆炸当晚,欧盟代表团办公楼里还有 7 名工作人员在加班。 32 岁的翻译安娜正对着电脑整理文件,第一声爆炸传来时,她以为是窗外的广告牌倒了,直到玻璃碎片像雨点一样砸在桌面上,才反应过来是导弹。 她和同事们抱着文件柜蹲在墙角,能清晰听到墙壁开裂的 “咯吱” 声,窗外火光映在每个人脸上,没人敢说话,只能听见彼此的呼吸声。 50 米外的爆炸点,黑烟窜起十几米高,消防车的警笛声从远处往这边赶,路上全是慌慌张张往防空洞跑的市民。 同一时间,英国文化协会办公楼的情况更糟。导弹冲击波直接掀掉了三楼的外墙,办公室里的书架倒成一片,原本明天要举办儿童英语角的教室,现在满地都是散落的绘本和破碎的桌椅。 28 岁的志愿者马克当时正在一楼整理物资,被掉落的天花板砸中了胳膊,他忍着疼扶着 3 个孩子往门外跑,身后还能听见电脑主机爆炸的声音。 凌晨 1 点,英方工作人员在社交媒体上发了现场照片,配文 “我们暂时关店了,但不会停掉线上课程”,下面很快挤满了乌克兰网友的留言,有人说 “谢谢你们还没走”,也有人发了自己家被炸毁的照片,问 “明天还能来领之前报名的教材吗”。 第二天早上 6 点,基辅的街道还笼罩在薄雾里。欧盟代表团的工作人员开始清理办公楼,碎玻璃装了 8 个大箱子,墙上的欧盟旗帜被冲击波撕成了两半,只能暂时收起来。 冯德莱恩的视频声明在上午 9 点准时发布,她坐在布鲁塞尔的办公室里,语气比平时严肃不少:“50 米不是距离,是对欧盟的直接威胁。” 同一时间,欧盟外交部门紧急召见俄罗斯驻欧盟大使,要求对方给出解释,大使离开时面对记者的追问,只说了一句 “我们打击的是军事目标”。 英国这边动作更快,外交大臣在上午 10 点召开新闻发布会,手里举着英国文化协会的受损照片:“一个教孩子学英语、办艺术展的地方,不该成为袭击目标。” 他宣布会给乌克兰追加 2000 万英镑的援助,专门用于修复文化设施,同时会加快对俄制裁的审批流程。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则在上午 11 点去了爆炸现场,站在欧盟办公楼前的碎玻璃堆里,对着镜头说 “每一枚导弹都在告诉我们,谈判还没到时候”,他身后的救援人员还在居民区里搜救,偶尔能听到家属的哭声。 到了第三天,局势开始发酵。基辅市政府发布公告,要求市中心所有外交机构和文化场所暂时关闭,安排专车把工作人员送到郊区的安全点。 英国文化协会的线上课程在下午 2 点准时开课,马克带着受伤的胳膊在临时办公室里直播,镜头里能看到他身后堆着的教材,有孩子在评论区问 “马克老师,我们还能在教室里见面吗”,他顿了顿,笑着说 “很快就能了”。 欧盟代表团则开始转移重要文件,工作人员抱着密封好的档案箱往车上搬,安娜说 “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办公,但文件不能丢,这是我们和乌克兰合作的记录”。 普通市民的生活也被打乱了。 住在欧盟办公楼附近的退休教师伊万,家里的窗户全碎了,他早上在楼下捡了块导弹碎片,用布包起来放在桌上,说 “留着给孙子看,让他知道战争离我们有多近”。 超市里的饮用水和罐头又被抢空了,收银员卡佳说 “昨天晚上还有人囤了 20 箱牛奶,说怕接下来几天不敢出门”。 防空洞里的人比平时多了一倍,有人带着折叠床,有人揣着平板电脑,偶尔能听到孩子的哭闹声,大人们会互相递点零食,小声聊几句 “不知道这波袭击要持续多久”。 这 48 小时里,没有复杂的政治话术,只有实实在在的碎片:碎掉的玻璃、没上完的课程、躲在防空洞里的市民,还有 50 米外那两个没直接命中却足够吓人的弹坑。 欧盟和英国的反应,看起来是为了维护机构尊严,其实也是在给乌克兰打气; 俄军的解释,在废墟面前显得轻飘飘; 而最无奈的,还是那些只想好好生活的普通人 。 他们不管什么 “50 米距离”,只希望晚上能睡个安稳觉,明天能正常去上班、送孩子上学。 信源:澎湃新闻:《乌克兰遭空袭欧盟机构建筑受损,俄罗斯否认打击民用设施》

0 阅读:59

评论列表

用户18xxx10

用户18xxx10

2
2025-09-01 12:56

用户18xxx10

用户18xxx10

1
2025-09-01 12:56

猜你喜欢

有意义的旅行

有意义的旅行

有意义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