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国军将领中,最有争议最被低估矮化的应该汤恩伯了。前期的他,在一系列大会战中表现优异,被日军赞为“蒋介石麾下最骁勇善战的将领”,这里略举三战: 1937年南口战役,他率部与日军精锐师团血战18天,毙伤敌一万多人,直到后路有被切断危险时才有序撤走,可以说“卢沟桥”以来,中国军队首次重创侵略者,粉碎其“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言,而他也从此被称为“抗日铁汉”。 1938年台儿庄大捷,汤部先在外围牵制了大量日军,并打退了敌增援部队坂本支队,后与孙连仲部队内外夹击,重创敌濑谷支队,从而赢得最后的胜利。 1941年豫南会战,敌强我弱之下,他完美结合机动防御和诱敌深入战术,粉碎了日军三路进攻,不仅毙伤敌近万人,还赢得了正面战场少有的敌伤亡更大的胜利,堪称其军事指挥上的巅峰之作。 那后期呢?却“画风”突转,号称“中原王”的汤恩伯,简直判若两人。他坐镇河南时,因为横征暴敛与军纪败坏,当地百姓不仅把“汤”与“水”“旱”“蝗”并列为四灾,还自发组织起来与之抗争,据说解除了五万汤军的武装,这在抗战史上绝无仅有。 同时,当日军来攻,豫中会战打响后,汤恩伯四十万人马,竟完全不堪一击,短短一个多月内,不仅自身遭遇毁灭性打击,还几乎丢掉整个河南,以至全省111个县,被日军占领或蹂躏的竟有108个,耻辱之至。 而他自己,也是短短三年内,便完成了从抗日名将到百姓口中汤祸的逆转。咋说呢,两个字:“活该”!
抗战中,日军重兵包围大清河,聂荣臻急设前指应对。不料,前指司令朱占魁却不在乎:“
【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