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西方为搞垮中国,曾高价收购我国自来水业务,结局如何? 上世纪90年代初,咱们就开始水务市场化改革了,但那会儿对外资管得严。1995年国家明确规定,外资能搞水厂建设,却不准碰城市供排水管网,等于只能做“水厂生意”,没资格直接给老百姓供水。 威立雅就是瞅着这个缝隙,1997年先在天津凌庄水厂搞起了改造项目,投了3000万美元拿下55%股权,不过合同里写得明白,只能负责老厂改造,连用户都接触不到,更别说碰管网了。 2002年政策突然松绑,这才让威立雅彻底放开了手脚。那年建设部发文说,允许外资以特许经营模式参与市政公用设施,甚至在中方控股前提下能涉足供排水管网。 威立雅像抓住了救命稻草,立马掏出2.66亿欧元收购上海浦东自来水公司50%股权,一口气签了50年经营权,这是他们第一个能接触完整供水链条的项目。 更狠的是2007年兰州项目,别家竞标者报价才两三亿,威立雅直接喊出17.1亿天价,溢价280%拿下45%股权,把“高溢价抢市场”的套路玩到了极致。 可他们没搞懂中国的民生底线。威立雅的如意算盘是:高价买股权,再通过涨水价回本。没想到水价这东西碰不得,2009年兰州刚要调价就炸了锅,老百姓质疑“外资赚的是水费差价”,连发改委都派人来查。 更要命的是合同里写死了运营标准,兰州水厂每年要投入巨资升级设备,可2008年全年营收才2.88亿,连支付成本都费劲。威立雅当初预测兰州日用水量会涨到138万吨,结果好几年都卡在80万吨,算盘全落空了。 内资企业的崛起更让外资没了活路。咱们的水务公司很快学会了PPP模式的门道,知道怎么在合同里规避风险。 2014年财政部规范PPP项目后,地方政府更愿意和熟悉国情的内资合作。威立雅的技术优势越来越不明显,他们搞的那些欧洲标准处理工艺,在国内高浊度水源面前经常水土不服,还得靠咱们自己的工程师改造。 到2022年,威立雅终于撑不下去了,悄悄退出兰州项目,把股份转给了当地国企。算下来从2007年高价进场到2022年黯然离场,这15年别说赚钱,连本钱都没收回多少。 其他外资也差不多,英国泰晤士水务、法国苏伊士这些早期玩家早就撤了,现在威立雅在上海、天津的老项目虽然还在运营,但想再拿新项目难如登天。 现在再看,当初美西方想靠收购自来水业务搞事的算盘,彻底落空了。以前那种“外资吃肉、国企喝汤、民企喝水”的旧格局早就没了。 现在国内水务市场基本是咱们自己的企业主导——不仅能保障水价稳定,还能不断升级水质处理技术,让老百姓喝上放心水。
兰州搬走的设计院都有几家?前几天,网友说,这些年从兰州搬走了几家研究设计机构。粗
【11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