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以目前的情况看,至少10年内,中日、中韩,关系不可能好!而日韩的关系会越来

念薇评娱乐八卦 2025-08-31 11:32:26

其实,以目前的情况看,至少10年内,中日、中韩,关系不可能好!而日韩的关系会越来越好! 这些年中国制造业升级的速度让邻居们坐不住了。韩国经济人协会去年算过一笔账,过去十年中国汽车出口额暴涨了228.8%,而韩国只增长26.2%,曾经在全球汽车市场呼风唤雨的日韩车企,现在得眼睁睁看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东南亚抢地盘。 更要命的是三国制造业的重合度已经高到没法回避,你卖的东西我也在卖,国际市场就那么大,不是你多吃一口就是我少吃一口。 在半导体领域,中韩的出口相似度指数达到0.91,几乎快成镜像了。韩国三星的存储芯片曾经占着全球半壁江山,可这几年中国长江存储、长鑫存储追得越来越近,去年就有韩国媒体喊着"半导体霸权要保不住了"。 日本也好不到哪去,虽然还攥着光刻胶这类关键材料80%以上的全球份额,但中国在晶圆制造设备上的突破,已经让东京不得不收紧出口管制,生怕再晚一步连最后的技术优势都没了。 这种贴身肉搏可不是闹着玩的,直接关系到饭碗问题。日本汽车产业占全国GDP的8%,韩国半导体行业养活了数百万家庭,一旦在竞争中落了下风,就不是少赚点钱的事,而是工厂关门、工人失业的连锁反应。所以中日韩之间看似是贸易摩擦,实则是生存空间的争夺。 就在中日韩自己打得不可开交时,美国还在旁边不断紧绳子。拜登政府搞的"印太经济框架"把日本、韩国都拉了进去,明面上说要加强供应链合作,实际上就是想让他们跟中国经济脱钩。去年底这个框架达成所谓的供应链协议,核心内容就是要求日韩把半导体、动力电池这些关键产业的产能从中国转移出来,还美其名曰"提高韧性"。 这可把日韩逼到了两难境地。安全上他们离不了美国,韩国得靠驻韩美军撑腰,日本要借美日同盟应对周边局势,所以美国说要搞技术封锁,他们不敢不听。去年韩国就跟着美国限制对华出口先进半导体设备,结果自家企业三星立刻抱怨在中国的工厂减产,因为关键零部件进不来了。 日本更纠结,一方面跟着美国搞"芯片四方联盟",另一方面又舍不得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只能偷偷放宽部分汽车零部件的对华出口限制。 美国还在军事上不断拱火。今年三月韩美搞的"自由护盾"联合军演,规模是五年最大的,明眼人都知道针对谁。这种时候韩国想跟中国改善关系?难! 最让三国难受的是美国这套"既要又要"的逻辑:既要求日韩在安全上当马前卒,又要他们在经济上承受和中国脱钩的损失;既想让日韩制衡中国,又怕他们跟中国走得太近。 这种拉扯让中日韩关系始终处在拧巴的状态,就像去年中日韩经贸部长会议好不容易达成点合作共识,没过多久美国就施压日本,让其推迟对华稀土技术合作项目,刚冒头的缓和苗头立马就被掐灭了。 前有中国制造业追赶,后有美国拿着鞭子催,日韩这对老冤家不得不越走越近。别看他们以前为了独岛争端、历史问题吵得脸红脖子粗,现在面对共同压力,那些恩怨都得暂时搁一搁。 最根本的原因是两国产业太互补了,日本在半导体材料、精密仪器上的优势,正好能补上韩国制造业的短板,而韩国在存储芯片、显示屏制造上的产能,又能消化日本的高端材料。 去年日本信越化学和韩国三星就签了个三年期的合作协议,日本专供超高纯度光刻胶,韩国则保证优先采购,这种"材料+制造"的组合拳,明显是为了应对中国在半导体全产业链的突破。 还有汽车领域,丰田和现代也开始共享电动化技术专利,以前这都是打死不对外的核心机密,现在为了在新能源赛道上不被中国车企甩开,不得不联手抗敌。 美国的压力反而成了日韩合作的催化剂。既然都得听美国的搞供应链重组,那不如干脆抱在一起讨价还价。去年在"印太经济框架"谈判中,日韩就联手向美国争取到了半导体产业补贴的平等份额,还共同抵制了美国要求完全禁止对华技术出口的苛刻条款。 这种合作多了,自然就找到了共同利益点,今年初甚至传出日韩要合建芯片工厂的消息,虽然还没落地,但这种苗头已经很说明问题。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日韩就成了铁板一块,历史问题、领土争端这些老矛盾还在,只是现在生存压力更迫切。就像两个曾经吵架的邻居,突然发现院墙外面来了更强的竞争者,只能暂时放下恩怨,先一起把院子守好。 这种基于现实利益的抱团,比单纯的情感纽带要牢固得多,未来十年只要中国制造业持续升级,美国的压力不减弱,日韩关系就只会越来越近,而中日、中韩之间的竞争僵局,恐怕也很难打破。

0 阅读:61

猜你喜欢

念薇评娱乐八卦

念薇评娱乐八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