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被我们拖垮了!”2024年,韩国上千人拒绝吃从中国进口的中国白菜,本想给我们个“下马威”,结果自己撑不住了。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这事儿听起来有点滑稽,可却是实实在在发生的。那年夏天,韩国天气邪门得很,又热又涝,很多菜地直接晒成了“白菜干”,产量一下子少了快一半。 这下可好,白菜瞬间成了稀罕物,价格蹭蹭往上涨。首尔菜市场里,一棵普普通通的白菜居然标价1万韩元,比往年贵了一倍多,有些超市甚至挂出79元一棵的“天价”。 不少地方还得限购,每人每天只能买3棵,有人天没亮就去超市门口排队,结果开门不到半小时就抢光了。 白菜可是韩国人餐桌上的命根子,尤其是做泡菜,离不开它。平均每个韩国人一年要吃掉五十棵大白菜呢。价格这么疯涨,家家户户腌泡菜的成本跟着水涨船高,大家怨声载道。 韩国政府一看这情形也急了,赶紧从中国进口白菜救火,计划进1100多吨。可没想到,这一片好心却惹来了大麻烦。 一些韩国人不乐意了,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发起“拒吃中国白菜”的运动,上千人联名抵制,嚷嚷着“吃中国白菜就是不爱国”。 调查数据说,绝大多数受访者表示拒绝中国白菜,甚至有人放狠话“饿死也不吃中国菜”,还编出各种理由,说中国的白菜“不干净”、“有寄生虫”、“味道不行”。 这股风潮很快刮到线下,不少超市和餐馆迫于压力,暂时把中国白菜下架了。 但嘴硬归嘴硬,肚子可是诚实的。韩国本土白菜根本填不上那么大的缺口,而中国白菜价格只有本土的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餐饮业和食品厂最先扛不住,毕竟用本土白菜做泡菜,成本要远高于从中国进口来的白菜。好多餐馆老板偷偷说:“我们想支持国货,但顾客不答应涨价啊。” 结果呢,抵制了不到两个月,市场供需就逼得韩国政府和企业重新大量进口中国白菜。到了2025年,韩国人彻底绷不住了,超市里的中国白菜被抢购一空。 这场闹剧背后,其实是韩国农业的深层次毛病。他们耕地少得可怜,人均不到半亩,还老是种单一品种,搞得土壤肥力下降,病虫害越来越多。 再加上气候变化,高温、干旱、暴雨轮番折腾,白菜产量根本稳不住。 更麻烦的是,种地的人越来越老,65岁以上的农民占了一半还多,年轻人宁愿去城里送外卖也不愿意下地干活。农业人口每年减少,生产效率低下,竞争力自然不行。 韩国政府过去一直用高关税保护本土农业,把进口农产品挡在外面,但一遇到天灾就傻眼了。平时喊着要“保护本土农业”,真出了事还是得求助于中国市场。 去年为了鼓励进口,韩国政府干脆把关税降到零,可本土白菜价格还是下不来,因为种植成本实在太高了。 还有文化情绪也在里头搅和,泡菜在韩国人心目中有特殊地位,被当作文化象征,还申遗成功了。有些人觉得,只有韩国土地种出的白菜做的泡菜才正宗,用中国的就是丢了传统。 再加上这些年韩国总想强调文化独立性,摆脱中华文化的影响,连泡菜起源都成了敏感话题。 中国朝鲜族把泡菜制作技艺申遗的时候,韩国国内就吵翻了天,觉得这是抢了他们的文化。所以抵制中国白菜,在他们看来也是在维护文化主权。 可现实很打脸,韩国泡菜产业本身就得靠中国原料撑着。2023年,韩国进口的白菜里超过半数来自中国,连辣椒粉、大蒜这些辅料也得大量从中国进。 更讽刺的是,泡菜的历史渊源明明和中国有关,韩国学术界也承认,朝鲜半岛的泡菜技术最早是从中国的“菹”(古代腌菜工艺)传过去的。但在民族情绪影响下,这个事实常被刻意淡化。 这场抵制闹腾到最后,成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韩国人本想给中国点颜色看看,结果自己老百姓不得不承受高菜价,泡菜产业差点停摆,最后还是得乖乖买中国白菜。 尹锡悦政府原本推出一系列对华强硬政策,想在经济上“脱钩”,可这事儿一出,反倒暴露了韩国在农业产业链上对中国的依赖。 民生压力太大,政府支持率创下新低,到了2024年底,韩国政府不得不重启中韩自贸协定谈判,各大企业也加速在华设厂。 回头看看,这场“白菜大战”就像一场滑稽戏,情绪化的抵制终究拗不过市场规律。中国白菜能站稳韩国市场,靠的是稳定供应、实惠价格和可靠品质,不是什么“经济侵略”。 韩国要是真不想依赖进口,就得从根上改革农业结构,而不是动不动就喊口号抵制。全球化到今天,各国经济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较劲没用,合作才是正道。 信息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价格飞涨,有超市白菜卖100多元一颗,多家企业停售泡菜!韩国紧急从中国进口大白菜,主要供应给餐厅和食品加工企业等》
“中国要被我们拖垮了!”2024年,韩国上千人拒绝吃从中国进口的中国白菜,本想给
山河蕴含力量
2025-08-31 11:11:15
0
阅读:85
火狐鸟
这就好像是大象身上有只跳蚤吸了大象几年的血,然后对外宣称马上就要被它吸干倒下了。[捂脸哭]